Page 95 - 《社会》2017年第5期
P. 95
社会· 2017 · 5
是“ 9 月麦, 10 月黄, 12 月见阎王”。 21
以上事实表明,在冬小麦推广初期,国家政令由于农民抵制而举步
维艰,公社体制下常规的行政手段也无力破解这些问题。那么,后来国
家是如何消解这些抵制,让农民接受新技术的呢?
四、以阶级斗争消解“弱者的武器”
(一)阶级斗争的目标
为了消解农民的抵制,国家找到了阶级斗争这一惯用工具。当然,
阶级斗争本身并不是因为冬小麦推广才出现的,它是当时中国政治的
主导逻辑。在当时的西藏,阶级斗争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深深嵌入基
层社会。在“抓革命、促生产”的纲领下,它们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当时西
藏治理的核心难题———冬小麦推广。 22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需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大面积
种植冬小麦是西藏农业耕作制度上的一场革命,从试种到大
面积推广,道路并不平坦,自始至终充满着激烈的阶级斗争。
西藏冬小麦的发展过程,也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条道路,
两种思想的斗争过程。 23
在冬小麦推广初期,“弱者的武器”之所以能得到农民的广泛使用
并发挥实效,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安全,“它们几乎不需要事先的协调或
计划,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的网络,通常表现为一种个体的自
助形式,而且避免直接地、象征性地对抗权威”。之所以要避免直接对
抗权威,是因为“公开的反抗比日常的反抗更易招致迅速而残酷的镇
压,后者虽然很普遍,却从不冒险挑战等级制度与权力的正式定义”(斯
科特, 2007 : 3 、 39 )。 24 也就是说,“弱者的武器”可以让农民在极少付出
21. 参见解放军文艺社、成都军区政治部:《翻身农奴创奇迹———记西藏军区生产建设部队澎
波农场在高寒地区种植冬小麦的事迹》,载《西藏日报》 1973 年 9 月 23 日。
22.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最初藏族农民普遍不认同冬小麦,但这并不表示冬小麦在科学上不
适合西藏,也不意味着藏族无法在观念上自觉接受新技术。事实上,基于产量和食用优势,现
在多数藏族农民更偏好小麦而非青稞(强舸, 2015 )。也就是说,小麦是能被藏族农民自觉接
受的,但由于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当时国家不能等农民自己想通接受冬小麦,国家需要
以最快速度推广冬小麦。
23. 自治区科委:《西藏冬小麦是怎样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1974 年 12 月, 犅0035 。
24. 斯科特反复强调“规避风险”是农民选择“弱者的武器”的根本原因。参见王晓毅, 2008 。
· 8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