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社会》2017年第5期
P. 105
社会· 2017 · 5
字当头,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大胆地改变了旧的耕作制度,使
西藏冬小麦的种植面积由小到大,产量由低到高,健康迅速地
向前发展。 45
从文中可以看出,改造“安于天命”的世界观,让农民明白冬小麦能
否高产取决于自己被列为西藏“批林批孔”运动的重要目标。那么,农
民的世界观具体是怎样被改造的呢?我们以“杀虫”为例来探讨这一问
题,它是冬小麦推广中最强烈的文化冲突,最能反映世界观改造的脉
络。 46
作为外来品种,冬小麦会遭遇比传统品种更多的虫害,不捕杀害虫
就不可能实现增产。然而,在藏族传统观念中,虫是“神虫”,杀虫会造
下极大罪孽。因此,国家一直将改造农民的“神虫观”列为冬小麦推广
的核心工作。具体过程颇为有趣,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47
首先,让农民摆脱“犯下杀孽”的恐惧,敢杀虫。“神虫观”之所以根
深蒂固,与寺庙数百年不断的强化分不开。在旧西藏,念经驱虫实际上
也是寺庙征收的一类宗教税,是中下层喇嘛的重要收入来源(西藏社会
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 2009 )。而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一方面,寺庙
势力在“文革”前期已被摧毁,强化“神虫观”的外在力量不复存在;另一
方面,此时的政治运动又不断批判寺庙过去利用“神虫”实施的剥削行
为。 48 这样一来,对翻身农奴来说,努力杀虫就有了反抗压迫、个人解放
的寓意。
不过,勇敢者终究是少数,更多的农民还是胆小怕事,“宁可信其
有,不可信其无”,万一造下杀孽怎么办?许多地区在冬小麦推广初期
就因为农民不敢杀虫,导致了严重减产。 49 最终这种思维以极富藏族特
色的方式被转变。
干部动员我们杀虫,我们不敢杀。后 来干部和 我们 说:
“ 虫是农场杀的,算不到你头上。老天爷真要怪罪下来,有公
45. 自治区科委:《西藏冬小麦是怎样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1974 年 12 月, 犅0035 。
46. 冬小麦丰收需要三个前提:水利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和防治病虫害,前两者主要是累的问
题,而“杀虫”既包括了前两者的累,又与藏族“不杀生”的观念有根本性冲突。
47. 这种区分是在逻辑上的,在时间上三者常常相互交叠。
48. 客观地说,其中确实存在剥削,但过去寺庙的介入也确实发挥了安慰剂的作用。
49. 参见《大步前进,大有可为:加查县大面积种植冬小麦的调查》,载《西藏日报》 1975 年 8 月
19 日。
· 9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