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69

社会· 2017 · 4

       除此之外,农民工子女问题研究有待改进之处还表现在:分析往往
   集中于学校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缺乏对农民工子女生活其中的
   更广泛的社会空间或社会生态系统的关注,缺乏对于规模庞大的学前
   农民工子女 1 的研究。
       有鉴于此,本文聚焦于儿童发展的认知方面,在梳理有关认知与阶
   层关系、流动对认知影响效应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城镇化与劳动
   移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试图回答如下问题:第一,农民工乡城流动对
   留守儿童认知发展影响的净效应为何?第二,跟随农民工父母的乡城
   迁移对流动儿童认知发展影响的净效应为何?第三,以这两个问题的
   结论为基础,进一步回答:“乡城流动—儿童认知发展—阶层限制”的关
   系为何?

       二、文献综述:认知能力与社会分层/流动

       (一)认知能力是阶层再生产/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
       各群体对资源占有/使用的分布状况反映了社会分层结构,资源在
   父代与子代间的传递及变化反映了阶层再生产与社会流动状况。因
   此,父代的资源地位传递给子代的过程机制一直是社会分层与流动研
   究关注的核心问题。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 犅犾犪狌犪狀犱犇狌狀犮犪狀 ,
   1967 )就是关于社会流动机制的经典研究。模型的一个著名结论是:教
   育是社会再生产或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这一观点被后来几乎所有国
   家的实证研究反复验证( 犌犪狀狕犲犫狅狅犿 , 犲狋犪犾. , 1991 )。
       但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自提出之日起也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特别是其没有充分讨论的中间机制部分(家庭背景如何影响教育获得)
   更是后来者进行拓展创新的集中之地。例如,威斯康星模型( 犠犻狊犮狅狀狊犻狀
   犕狅犱犲犾 )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引入社会心理变量,丰富了布劳—邓肯模型中
   “家庭背景—教育获得”的因果链。这些变量有“智力”、“重要他人”、“教
   育期望”等( 犛犲狑犲犾犾犪狀犱犎犪狌狊犲狉 , 1992 )。邓肯( 犇狌狀犮犪狀 , 犲狋犪犾. , 1972 )等在
   《社会经济背景与成就》一书中,明确将智力作为中间变量纳入模型,发
   现了童年智力水平对教育获得的重要影响。这样,认知能力(智力)为阶
   层再生产/社会流动重要机制的观点开始受到关注。


   1. 六普数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学龄前儿童( 0 — 5 岁)的规模快
   速增长,达 2342 万,占全部留守儿童的 38.4% ,相比 2005 年增加了 757 万,增幅为 47.7% 。
    · 6 2 ·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