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9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229
社会· 2017 · 4
文力图通过对相关理论机制的分析来探究在线社交网络中哪些互动因
素可能引发或弱化群体极化。
二、在线社交网络中群体极化的微观行为机制
(一)作为技术与大众媒介的在线社交网络:意见气候与
个体观点
在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中,德 国 学 者 诺 依 曼 ( 犖狅犲犾犾犲犖犲狌犿犪狀狀 , 1973 ,
1984 )提出了“沉默的螺旋”( 狋犺犲狊 狆 犻狉犪犾狅犳狊犻犾犲狀犮犲 )理论。她指出,个体
往往将自己的意见与所感知到的当前和未来的公共舆论进行比较,从
而决 定 是 否 要 在 公 共 场 合 表 达 自 己 的 意 见。 而 意 见 气 候 ( 狅 狆 犻狀犻狅狀
犮犾犻犿犪狋犲 )则是指个体所处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情况,包括现有意见和
未来可能出现的意见。实际上,不同阵营意见的优势并不能决定哪种
意见会占主流,而是那些人们通过对意见气候的感知,觉得会给予更大
压力的意见会起到主导作用。个体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属于主流意
见,便倾向于积极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的观点属于非主流时,
则倾向于沉默或附和。于是,最终将出现一方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
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沉默的螺旋”建立在人的社会从众心
理和趋同行为的分析上(陈力丹, 1998 ; 犛犮犺犲狌犳犲犾犲犪狀犱犕狅 狔 2000 )。
,
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大众媒体在公共舆论形成的过程中扮演
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孤立的社会个体对于意见气候的感知几乎只
能依靠对大众媒体所传播主流意见的判断。根据诺依曼的分析,现代
社会信息沟通的三个条件———普遍性、累积性和一致性———会增加大
众媒体对个体影响的作用。在这些条件下,大众媒体可以对公共舆论
的形成产生真正强有力的影响( 犑狅犺狀狊狅狀犆犪狉狋犲犲犪狀犱犆狅 狆 犲犾犪狀犱 , 1997 )。
因此,在一个成熟的大众媒体的背景中,如果人们评估自己的观点属于
少数,人们将会选择保持沉默。
今天,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崛起,社会沟通环境已根本不同于传统大
众传媒主导的时代。首先,由于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来源渠
道的可选择性大大增加,因此,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介引导意见的
能力也被削弱。其次,如在线社交网络等以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社会
化媒体则给予人们去感受和接触更多来自社会的意见和声音的机会。
在线社交网络的精神内核是用户的互动和参与,用户本身就是一个成
· 2 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