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155
社会· 2017 · 2
研究方法论的反思有 关。而 这些 方法 论的反 思又 与他坚 持“从实求
知”的研究传统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力图对费先生晚年的“第二次学
术生命”进行一个文本上的考察,从中找到线索去理解费先生的这种
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所谓“文本上”的 考 察,是 指 本文 的论 据和分 析都 主要依 靠 费先
生 1980 年以 后 的 作 品。费 先 生 有 个 特 点,就 是 “有 话 就 写、即 兴 成
章”(费孝通, 1988犪 , 13 : 6 ),“我一贯 是心 里有 什么,笔 下 就 写 什 么。
在这个意义上,不失 是 后 人用 来作 为历史 研究 的资 料。我在 校阅时
没有做任何修改”(费孝通, 1987犫 : 339 )。有些“讲话”文章都 是费先
生“原汁原味”、略加润色后的想法:“我每次下去,人家总是不肯放过
我,要我留下些话头,作现场讲话。跟我一起下去的同志就用录音机
把我所到之处的讲 话 录 了 下来,一路 整理。回 家后由我动笔 修改成
文,送出发表。从《小城镇大问题》到最近 的《包头 行》都是经 过这样
的工序写出来的。”(费孝通, 1991 : 422 )费先生的这种 写作风 格 使我
们有机会通过文本去窥见、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反思路径,去考察其
思想转向与学术实践的内在关系。
一、志在富民: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研究
在 1980 年重新获得学术研究和参与国家政策研究的机会时,费孝
通先生已经年届七十,他当时表过一个态,要用 10 年的时间将在反右
和文革期间失去的 20 年“补回来”,完成以前未完成的“两篇文章”(费
孝通, 1984 犵534 )。这“两篇文章”是指费先生早年两个主要的经验研
:
究内容,后来费先生又将其称为做活全国人口这盘棋的“两只眼”。其
中第一篇是指费先生解放前在广西大瑶山的少数民族调查,但是意外
发生,研究中断。解放初期虽然参加过一些民族识别工作的调查,也未
能一了其民族和边区开发研究的心愿。另外一篇文章则是指由《江村
经济》所开创的农村发展研究。解放后,费先生于 1956 年再赴江村,
可惜《重访江村》的连载文章未发表完即被划成“右派”而中断。 1980
年费先生得以三访江村,家乡的变化激起了他接续乡村研究的兴趣。
在此后 20 多年 里,乡 村 发 展 一 直 是 费 孝 通 先 生 研 究 中 最 为 核 心 的
内容。
对于乡村的发展,费先生的认识在不断的调查研究过程中,经历了
· 1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