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154
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思想转向
种结构是“推己及人”的必由之路。这种类似于 180 度大转弯的态度
也表现在对 古 代 其 他 一 些 问 题 的 看 法 上,比 如 宋 明 理 学。 1984 年,
费先生去武夷山,写过一篇《武夷曲》,称自己 对理 学和 朱 子“自幼即
没有好感”;在 1989 年的一篇散文《秦淮风味小吃》中,费先生不无讽
刺地说:
试想程朱理学极盛时代,那种道貌岸然的儒巾怎能咫尺之
间就毫不踌躇跨入金粉天地?……时过境迁,最高学府成了百
货商场。言义不言利的儒家传统,在这里受到了历史的嘲笑。
……我倒很愿意当前的知识分子有机会的都去看一看,这个曾
一度封锁我们民族的知识牢狱。(费孝通, 1989犳 : 271-274 )
在 2003 年的《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一文中,理学成了费先
生心中社会学扩展界限的关键所在:
理学堪称中 国 文 化 的 精 华 和 集 大 成 者,实 际 上 是 探 索
中国人精神、心 理 和 行 为 的 一 把 不 可 多 得 的 钥 匙。…… 理
学的东西,说穿 了 就 是 直 接 谈 怎 样 和 人 交 往,如 何 对 待 人、
如何治理人、如 何 塑 造 人 的 道 理,这 些 东 西,其 实 就 是 今 天
社会学所谓的“机 制”和“结 构”,它 直接 决定 着 社 会 运 行 机
制和社会结构。
我们今天的社会学,还没有找到一种跟“理学”进行交流
的手段。
理学讲的“修身”“推己及人”“格物致知”等,就含有一种
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特殊的方法论的意义,
它是通过人的深层心灵的感知和觉悟,直接获得某些认识,这
种认知方式,我们的祖先实践了几千年,但和今天人们的思想
方法无法衔接,差不多失传了。(费孝通, 2003犪 : 461-463 )
费先生晚年的这些变化,学术界已经有所注意和研究,有学者将
其称为费先生晚年的“思想转向”(陈占江、包智明, 2015 )。对于这种
“转向”,学者们大多认为这是 费先生 作为 一个 责任感 的知识 分子 的
文化观念的“超越”或者“回 归”(李友 梅, 2010 ;刘春燕, 2010 )。本文
所要论证的是,费先生晚年从实践转向理论、从西方现代转向中国传
统并不是一个“文化”的转向,而 是一 个社 会科学 研究 者学术 实 践的
结果。这两大变化与 费 孝通 先生 一 生坚 持不 懈的 对社 会学、人类学
· 1 4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