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12

因病信教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困境或危机是个体皈信的关键因素。在威廉·詹姆斯( 2012 : 142 )对
   “皈信”的理解中,就蕴含了对危机的强调,在他看来,皈信表明一个过
   程,即“一向分裂的自我,自觉卑劣和不幸,由于牢牢把握了宗教的实
   在,最终获得统一,并自觉高尚和幸福”。在此,危机往往被视为宗教意
   义被发现的机会。承接此思路,有关皈信的经典理论都把危机及由此
   造成 的 紧 张 经 验 视 为 皈 信 的 基 础 条 件 ( 犔狅犳犾犪狀犱犪狀犱犛狋犪狉犽 , 1965 ;
   犚犪犿犫狅 , 2012 )。而对于危机如何促成皈 信,也存 在较为丰富的 讨论。
   一方面,强调此种皈信在内心中往往是渐进的历程,而非某些突然和瞬
   间的体验。它包含若干阶段,一个人的皈信便是沿此阶段一步步深入
   演变的(约翰斯通, 2012 : 184-185 )。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个体逐渐
   达致认知、感情以及道德上的宗教成熟( 犆狅狀狀 , 1986 )。另一方面,分析
   促进皈信的外在要素。如有学者注意到宗教群体的影响,认为皈信是
   以宗教群体影响和操纵为条件的,群体关系及其情感促成了皈信的发
   生( 犣犲狋狋犲狉犫犲狉 犵1952 );还有研究关注传教者的作用,认为传教者通过有
                ,
   说服力的“语言”将个体的危机体验纳入宗教话语,进而为个体提供强
                            ,
   有力的宗教叙事( 犛狋狉狅犿犫犲狉 犵1993 );也有研究强调教义、仪式( 犛犪狉犫犻狀
   犪狀犱犃犱犾犲狉 , 1970 )乃至神迹(斯达克、芬克, 2004 : 135-136 )的重要性。
   上述理论资源提示我们应注重过程的阶段性及关注引起宗教心理变化
   的外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分析农民信教初期的起点心理与
   宗教互动中的心理走向和分化。由此,我们尝试归纳信教农民宗教心
   理的演变机理,并对以因病信教现象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宗教实践中的
   个体宗教心理、宗教皈信、宗教复兴等议题进行延伸讨论。
       农民因病而信“耶稣”是苏北地区乡村基督教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本文以苏北望村农民因病信教现象为考察重点。 5 望村位于苏北 犛犙 市
   犛犢 县,据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基督教自上世纪八十年
   代以来在该县迅速发展,目前成为 犛犢 县乡村社会的主要宗教。望村
   有村民小组 12 个,村民 1070 户,总人口达 4600 多人,有基督教堂 1
   座,名“望村教堂”。 1982 年,教堂的正式成立改变了之前零散的家庭
   聚会状态,随着信教人数的增加,教堂于 2003 年历经大规模的重建,目


   (接上页)一宗教传统内不同宗教社群之间的转换;三是信仰的强化,指个体信教心理的日趋
   虔诚和神圣化。本文正是在第三种意义上使用“皈信”一词的。
   5. 依学术惯例,本文对人名、地名均进行了技术处理。

                                                            · 5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