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96
中华帝国治理的“不可能三角”与治乱周期:从“风险论”出发
以防治内部叛乱为优先,但本文以为,若不考虑外患风险因素,便难以
掌握统治者风险治理的动态变迁。首先,虽然统治者表现在政策上以
内部政变风险为优先,但并不意味着外患风险不存在。事实上,历朝财
政中经常性的军事支出始终是大宗,这意味着统治者虽优先防范内部
政变,但在财政资源有限的约束下,不可能无限制地投入资源防止政
变。尤其当外患进逼时,统治者不得不以抗外优先于攘内。例如,唐朝
为防范吐蕃,在边境设节度使采取募兵制,形成边军 49 万和中央戍军
8 万的内轻外重之局,继而才有之后的“安史之乱”(林冠群, 2016 : 616 )。
(三)政变、民变和外患风险治理的“不可能三角”
对于统治者而言,最理想的状态是同时控制政变、民变和外患风
险。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风险控管,都需要成本。边防和战争需要成
本,赈济减赋以防民变需要成本,笼络维持政治联盟也所费不赀。在税
收有限的约束下,三者形成“排挤效应”,统治者极难三者兼顾,往往只
能择二为之,形成三种风险治理模式(见图 1 ):模式 Ⅰ ,以政变及民变
治理为优先,在外患问题上采取绥靖政策;模式 Ⅱ ,以外患及政变控管
为优先,承受因提高税赋导致的风险;模式 Ⅲ ,着重处理外患及民变问
题,但同时因赋权过重及租金分配无以为继,提高了政变风险。
图 1 :风险治理的“不可能三角”
二、帝国治乱周期:风险治理模式与调节动态平衡机制
既然在财政限制下,三种风险难以兼顾,那么,哪一种风险治理模
式更有助于稳定政权?又是什么原因引发风险治理模式的转变?风险
·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