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社会》2017年第2期
P. 94
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检验农民工的多重参照群体
表性。我们发现,三个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分布差异并不大,对个人生活
评价“满意”或“非常满意”的百分比分别是 45% (城市就业居民)、 43%
(农民工)以及 51% (农民)。值得注意的是,年收入、教育年限以及职
业地位等社会经济地位指标显示,与城市就业居民相比,农民工和农民
的相对地位都更低。这种客观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的不一致正是本
文尝试解释的经验现象。
四、分析及结果
(一)模型
本文的分析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与城市就业居民相比,农
民工的生活满意度是更高还是更低?( 2 )对于农民工而言,哪一个参照
群体的平均收入对他的生活满意度更有影响?( 3 )与参照群体的比较
是否能够解释农民工相对于城市就业居民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我们的
分析也因此分为三步:首先,如公式( 1 )所示,我们使用基于全体样本的
分析,确认 与 城 市 就 业 居 民 相 比 农 民 工 地 位 对 生 活 满 意 度 的 影 响。
代表
犛犠犅 犻 代表个人 犻 的生活满意度, 犕犻 代表个人是否为农民工, 犉 犻
则代表其他相关的影响
个人是否为农民,参照组是城市就业居民, 犣 τ 犻
变量。按照已有文献的发现,我们期望 β 1> 0 或不显著。
犛犠犅 犻 =α+ β 1犕 犻+ β 2 犉 犻+ π τ 犣 τ 犻 ( 1 )
∑ τ
接下来,如公式( 2 )所示,我们把焦点放在农民工样本上,考察不同
)的影响如何,从
参照群体的平均收入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即 犛犠犅犿
而检验同质性参照群体假设以及向上流动期望假设的解释力。遵循已
有 研 究 (例 如 犅犾犪狀犮犺犳犾狅狑犲狉犪狀犱 犗狊狑犪犾犱 , 2004 ; 犇 狔 狀犪狀犪狀犱 犚犪狏犻狀犪 ,
2007 ; 犔狌狋狋犿犲狉 , 2005 ),我们将个人收入 犐 犿 和参照群体的平均收入 犐 犼
同时纳入生活满意度模型。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建立在多重参
照群体框架之上,因而会同时考察三个参照群体对于农民工生活满意
度的效应。按照已有的社会比较效应研究的发现,如果结果显示 β 4<
0 则代表该参照群体对个人福利评判有社会比较效应,即在控制个人
收入后,参照群体收入越高,个人的生活满意度越低。而如果 β 4>0 ,
则说明相应的参照群体对于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被信号效应所主导。
犛犠犅 犿 =α+ β 3 犐 犿 + β 4 犐 犼 + π τ 狕 τ 犿 ( 2 )
∑ τ
· 8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