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社会》2017年第2期
P. 120

再分配与幸福感阶层差异的变迁( 2005 — 2013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7 — 2014 年各卷和《中国财政年鉴》 2014 卷。
    图 1 :国家宏观税负水平( 1980 — 2013 )和财政支出中再分配比例的变化( 1990 — 2013 )
      宏观税负代表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在给定的社会财富中,政府
   集中的财富越多,公共支出比例越高,就意味着居民收入所占比例越
   少,因此,有研究认为这会降低居民幸福感( 犅 犼  狉狀狊犽狅狏 , 犲狋犪犾. , 2007 ;
   谢舜等, 2012 )。但也有研究发现,进取型税收政策会提高民众对公共
   物品供给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其幸福感( 犗犻狊犺犻 , 犲狋犪犾. , 2012 )。政府掌
   握的财富越多,就越有能力对经济进行干预。社会政策对幸福感的影
   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贫困和不平等程度来改善生活质量;二
   是通过一系列劳动法规限制雇主和工人的力量,减少个体在市场中可
   能遭遇的社会失序压力;三是保障个体在经济中拥有较大程度的自主
   性( 犉犾犪狏犻狀 , 犲狋犪犾. , 2014 )。第一和第三方面都直接体现了政府的再分
   配职能,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表明政府
   所掌握的财富中有多少用于阶层间的转移再分配。
       图 1 显示宏观税负和再分配能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1990 — 2013
   年 的 全 国 宏 观 税 负 比 例 和 财 政 支 出 中 再 分 配 比 例 的 相 关 系 数 达 到
   0.844 。 10 1988 — 2002 年,中国城镇收入不平等先加剧,自 1995 年后基
   本保持稳定,这一期间政府的反贫困措施和救助对减少城镇贫困影响
   甚微(夏庆杰等, 2007 )。 2006 — 2009 年,社会扶持的支出从占社会保


   10. 无法从国家统计年鉴上获得 1990 年以前财政支出的分项情况。
                                                          · 1 1 3 ·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