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34

现代忏悔的发生学:忏悔者与生活世界(上)


   我们所知,才能显示自身。这是弗洛伊德方法论的实质。而另一方面,
   重点在于,在这一过程中,深度主体性也一同形成,也即被研究和被审
   视的客体会转而成为主体,亦即一个意义的生发与交流机制会就此
   出现。
       弗洛伊德的这一努力在释梦的过程中显然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困难之一是,幼年的经验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接受社会的规训而
   被屏蔽掉。弗洛伊德将梦的解释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比观并照,从释
   梦的难度上发现,对于儿童之梦的解析似乎更加容易一些,因为儿童的
   梦更为浅显易懂。这不是说他们的梦没有深意,而是说梦的化妆与润
   饰工作不像成年人那么多。从对于儿童之梦的分析中,弗洛伊德获得
   了极为丰富的发现,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乃是他以堪称现象学的方式
   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之中所挖掘出的发现:霍布斯式的反对一切人的战
   争状态( 犚犻犲犳犳 , 1959 )。弗洛伊德( 犉狉犲狌犱 , 1984犪 : 157 )从几个方面来证
   明这一惊世骇俗的判断。
           一个孩子在幼时(这个经验到后来便被淡忘了)常毫无隐
       蔽地表示这种利己主义。因为一个孩子总是先爱自己,然后
       才知道去爱别人而牺牲自己。即使他爱别人,也仅因为要满
       足自己的需要———所以,也起源于自私的动机。只是到了后
       来,才能使爱的冲动脱离利己主义( 犲 犵 狅犻狊犿 ),所以,孩子实际
       上是由于自私,然后才学得如何爱人。
       这是一种恶童的形象。不仅如此,这名儿童还要求单独占有父母
   之爱,不惜以任何代价来与兄弟姐妹争夺父母之爱,甚至与父母争夺父
   母彼此之间的爱。更进一步,这名儿童在性的方面,根据成年人的道德
   标准,乃是一种多形态的性反常( 狅犾 狔 犿狅狉 狆 犺狅狌狊犾 狔狆 犲狉狏犲狉狊犲 )的存在状
                                 狆
   态,或者用现象学的话来说,乃是一种未受到任何规训的无边界和无前
   见的状态。
       弗洛伊德首先提出,儿童的生活世界之中存在着丰富的性生活,只
   不过这种性生活与成年人的婚姻生殖之性不同罢了。
           成人生活 中 的 所 谓 变 态 的 性 活 动 和 常 态 有 如 下 不 同:
       (一)不管物种的界限(如人兽的区别);(二)没有厌恶的感觉;
       ( 三)打破亲属的界限(即同族不婚的界限);(四)打破性别的
       界限;(五)将身体的其他器官及其他部分和生殖器等视齐观。

                                                           · 2 7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