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社会》2016年第6期
P. 136
以“匠人精神”,写“社会学的诗”
中,在托克维尔( 1996 )笔下曾经作为美国民主基本单元的小乡镇及其
生活方式,无论在政治还是民情的意义上,其重要性都已大不如前;就
美国外部而言,从 19 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由威尔逊、罗斯福等政治领袖对国家话语的重塑,美国逐渐远离了开
国前辈所树立的“孤立原则”,由“共和典范”而逐渐走向了对外扩张、介
入世界秩序的帝国之路(方纳, 2002 ;王立新, 2009 )。
从思想史的层面来看,这样的转型是如何得到回应的呢?就美国
自身的智识传统而言,自 20 世纪初以来,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哲学传
统在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等人的奠基下逐渐形成。以皮尔斯等人为
代表,实用主义哲学传统亦对美国的立国理念以及在 19 世纪末以来的
帝国转向尤其是在海外的殖民活动予以了深刻反思(参见 犎狅狉狅狑犻狋狕 ,
1963 ),而在米德的努力下,实用主义传统对芝加哥学派产生了巨大影
响( 犚狅狊狊 , 1991 ),而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研究正是要考察城市化、工业化
带来的移民等问题及其对于社会结构尤其是“民情”的影响。就外部影
响而言,随着 20 世纪初那一代负笈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留学生回国进
入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以及 1930 年代由于法西斯危机导致的欧洲
学者和思想家大量移民美国,美国自身的学术观念、组织形态乃至社会
政策等等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欧陆文明的影响和改造(参见罗杰斯, 2011 )。
米尔斯本人即深深地嵌入这一社会与思想、内部与外部的多重转
型过程之中。他出身于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父
是农场主,父亲是保险经纪人,两代人的职业变迁本身即体现了工业
化、城市化的影响;在威斯康星大学读书时,他深受实用主义哲学和心
理学的影响,其博士论文即是关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职业化过程的一
个知识社会学考察,其中,对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的讨论各自分别占
据了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 犕犻犾犾狊 , 1964 )。从博士论文开始,对实用主
义的社会和智识价值的坚守贯穿了米尔斯全部研究的始终( 犎狅狉狅狑犻狋狕 ,
1963 : 12 )。“智识匠人”这一意象,本身即带有非常浓厚的实用主义的
色彩;而经由他在威斯康星大学读书时的老师,德国移民学者汉斯·格
特的中介,米尔斯对于欧陆社会科学尤其是韦伯传统又有了较为系统
的理解和梳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和格特合作翻译了《马克斯·韦
伯社会学文集》,后者成为英文世界中较早且较重要的一部韦伯译作
( 犠犲犫犲狉 , 1946 );从 1940 年代开始,伴随着战争步伐的临近,米尔斯从
· 1 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