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207
社会· 2016 · 5
父”之说的来龙去脉提供了契机。晚清民国之际,这一话语体系被引入
中国,之后,被历史学家用来构造了中国上古时代的一个特定时期,以
期证明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外乎于人类之普遍历史。
重新回到中国古代的经典文本自身,我们发现,在道家和法家的思
想脉络中,“知母不知父”具有各自独特的思想内涵。先秦文献自身展
示的思想世界与 20 世纪套用西方学术术语对其进行的描述之间存在
裂缝。在下文中,我们将梳理“知母不知父”的中国谱系,反思这一断裂
对当今探索社会学本土化的意义,并由此发掘与阐扬中国社会学的思
想传统。
二、西方话语的植入
吴飞( 2014犪 : 34 ,脚注 2 )在《母权神话:知母不知父的西方谱系》一
文中写道:“据笔者所见,康南海(有为)先生的《大同书》应该是中国思
想界承认母系社会的第一部书。”《大同书》全书今存三个版本:一为康
氏殁后其弟子钱定安整理本, 1935 年中华书局出版;二为 1956 年古籍
出版社据康氏家族藏抄本,并参照已刊本校订重印;后发现康氏手稿八
卷,分藏于上海博物馆和天津图书馆,与印本次序、内容出入颇多, 1985
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续修四库全书》亦据以影印,姜义华等编
校《康有为全集》复据手稿本标点排印。兹据《全集》本引录如下:
且在昔人类之初,固尚母姓,人皆 以女系 为传姓 矣。故
“姓”之为文从“女生”,姒、姬、妫、篯、奶,莫不从女。故至今野
蕃之俗多有从母姓者,则太古各国之旧俗可推矣。今以四洲
传母姓者考之:……盖上古之人,教化未行,婚姻不定,朝暮异
夫,谁知所出,野合任意,难辨所生。《国语》述鲁桓公之言曰:
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故婚姻不定,则父子难信,故不如从
母姓之确也。且母生有凭,父生难识,观阿里阿那可之烟剪
人,生双子则以为奸淫矣。夫阴阳交媾,其理甚微,今草木之
生,雄蕊与雌蕊之交合,博学者犹难知之,况野人知识无多,故
知有母而不知有父也。(康有为, 2007犪 : 69-70 ) 2
2. 另可参《大同书》(康有为, 1935 : 233-234 ),“四洲”作“四海”;《大同书》(康有为, 1956 : 153
-154 ),“姒、姬、妫、篯、奶”作“如姬、姜、妫、篯”,“四洲”作“四海”;《康有为〈大同书〉手稿》(康
有为, 1985 ,第二册: 40-42 ,释文第 67-68 页)。
· 2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