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107
社会· 2016 · 5
3.823 个单位。
“娱乐型因子”主要是指将互联网作为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比如
在网上购物、与网友聊天,等等。“娱乐型因子”对互联网使用者人力资
本的积累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几乎没有帮助。经分析,男性与女性在
“娱乐型因子”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如模型 5 所示,受教育程度对人
们“娱乐型因子”得分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人们对互联网的娱乐性使
用很可能是一种跨阶层的行为。从模型 4 与模型 5 的截距项也可以进
一步发现,目前国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更多地是娱乐性使用。
表 4 :影响人们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因素分析
自变量 模型 4 (发展型) 模型 5 (娱乐型)
年龄 0.269 ( 0.041 ) -0.621 ( 0.036 )
城乡(参照项:农村) 0.930 ( 0.842 ) -1.827 ( 0.732 )
受教育程度(参照项:小学及以下)
初中 1.183 ( 1.741 ) 0.238 ( 1.514 )
高中 5.902 ( 1.814 ) 2.231 ( 1.577 )
大专及以上 12.18 ( 1.909 ) 0.572 ( 1.660 )
职业类别(参照项:管理人员)
专业人员 1.710 ( 1.769 ) 3.041 ( 1.538 )
办事人员 -5.438 ( 1.472 ) 1.301 ( 1.280 )
工人 -7.101 ( 1.515 ) 2.318 ( 1.318 )
农业劳动者 -9.844 ( 1.736 ) 0.470 ( 1.510 )
性别(参照项:男性) -3.823 ( 0.777 ) 0.704 ( 0.675 )
家务劳动时间 0.002 ( 0.005 ) 0.00753 ( 0.004 )
常数项 25.56 ( 2.807 ) 44.61 ( 2.441 )
样本量 2928 2928
犚狊 狇 狌犪狉犲犱 16.1% 15.4%
注:双尾检验显著度 狆 < 0.1 , 狆 < 0.05 , 狆 < 0.01 。
(四)性别观念与互联网的工资溢价效应
性别观念会通过个体的自我认知影响到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意愿
和使用方式,从而引发网络空间中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最终成为导致
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产生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为了检验本文的假设 2 :“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女性的性别观
念越平等,她们的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更高”,本文保留了通过倾向值
匹配抽取的样本中的女性互联网使用者,共计 1046 个样本,采用反事
实回归预测的方法( 犆犪狋狋犪狀犲狅 , 2010 ),计算女性互联网使用者的工资溢
价。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构建女性非互联网使用者的工资收入
· 1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