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社会》2016年第3期
P. 66
向党靠拢,被党接纳:大学生入党问题研究
优异,更有可能担任班干部,更热心于社团活动,并且与同学相处较好,
等等。
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会部分影响到他们的申请与入党。来自于不同
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学生在递交入党申请方面没有显著区别,不过党
组织更青睐来自于农民家庭的大学生申请者。另外,来自于党员家庭
的大学生更有可能递交入党申请,虽然看似他们更有可能入党(与非党
员大学生相比),但其实父母的政治身份并不会影响到党组织的筛选过
程,申请者最终能否入党并不受父母政治身份的影响。这也说明,如果
通过比较全体非党员(而非申请者)与党员的差异来揭示党的选择标准
的话,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误。
六、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高校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重要蓄水池。大学生申请
入党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党员的数量快速增长,每年发展的新党员中大
学生占比达到甚至超过了 1 / 3 。有鉴于此,对大学生的入党行为和入
党过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党组织对于党员的挑选基本上只限于申请者群体,因此,申请
者的特征既可以反映党组织对潜在目标群体的吸引力,也同时限定了
党组织挑选的范围,而对申请者的筛选过程和筛选结果则体现了党组
织的筛选标准与能力。但在过往与入党相关的研究中,由于缺乏实时
的动态跟踪数据,它们或者只能覆盖部分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潘荣
新, 2008 ),或 者 只 是 对 成 功 入 党 者 的 回 顾 性 研 究 (甘 桂 阳、谢 凌 凌,
2009 ; 犌犲狉犫犲狉 , 2000 ; 犅犻犪狀 , 犲狋犪犾. , 2001 ; 犎犪狀犾犲 狔 2003 ; 犇犻犮犽狊狅狀 , 2014 ;
,
犇犻犮犽狊狅狀犪狀犱犚狌犫犾犲犲 , 2000 ),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党组织对其成员的选
拔过程、选拔标准与选拔成效。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一项追踪调查,虽然样本只能覆盖首都高校的
大学生,但却可以完整地追溯从申请到入党的整个过程,至少能够检验
首都高校大学生中申请与入党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有效性。
就本文所关注的问题,即申请人或者最终入党的人是否在政治理
念方面与党更加相合,抑或他们更符合葛柏( 犌犲狉犫犲狉 , 2000 , 2001 )提出
的“自我选择性”特征,即他们的上进心更强、实用主义倾向更强并且更
愿意服从和遵守规则,我们的研究发现显得有些不是那么系统,某种程
· 5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