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社会》2016年第3期
P. 65

社会· 2016 · 3

   说,父母至少一方是党员的大学生入党的几率比非党员家庭的大学生
   高约 21% 。
       此外,大学生的学校与专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申
   请或者入党。如果将“ 211 ”或者“ 985 ”视作对大学质量的分类的话,学校
   质量越高,大学生越不倾向于递交入党申请,但却越受到党组织的青睐,
   入党的可能性越高。与非“ 211 ”高校的大学生相比,“ 211 ”高校和“ 985 ”高
   校(不包括北大、清华)的大学生申请入党的几率低约 20% ,清华、北大的
   学生申请入党的几率更是低了 57% 。然而,“ 985 ”高校的学生一旦递交
   了申请,他们入党的几率比非“ 211 ”高校申请者高出了一倍左右。
       从大学生的专业背景看,社会科学的大学生申请入党的几率显著
   地高于人文学科(参照群体)和理工农医专业的大学生,然而三者在入
   党的几率方面却没有显著差异。
       总的来看,我们有关申请与入党的几个假设只是被部分证实。首
   先,如果用对穷人的态度作为指标测量与党的理念的吻合度的话,我们
   发现,与党的理念越吻合的学生越有可能申请入党,但它对最终能否入
   党没有显著影响。
       其次,与其他研究者的看法不同,用我们设计的测量指标研究后发
   现,并非是实用主义者更有可能申请入党或者成为党员,实用主义倾向
   相对较强的大学生更不可能申请入党。在递交申请后,能否通过党组
   织的筛选也并不受申请者本人实用主义倾向的影响。如果从全体大学
   生出发分析入党的风险的话,实用主义倾向较强的大学生更不可能成
   为党员。
       就葛柏( 犌犲狉犫犲狉 , 2000 , 2001 )强调的与“未观察到的心理特质”相关的
   自我选择性,即有某种心理特质的人更有可能申请入党,也更有可能被
   党接纳来看,本文的研究结果未能从正面证实这一点。首先,如果用自
   尊程度和自我效能感作为雄心和事业心的测量指标的话,我们未发现它
   们对申请或者入党的显著影响;其次,如果用是否坚持中央精神作为服
   从组织的测量指标的话,我们亦未发现它与申请或者被接纳之间的显著
   关系;然而,如果用坚守自己的原则作为不服从的测量指标的话,我们却
   发现,不服从组织的人更不可能递交入党申请,也更不可能被党接纳。
       就本文的发现来看,提出入党申请的大学生以及最终能通过党组
   织筛选的申请者依然具有一些比较经典的特征:他们学习成绩相对较

    · 5 8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