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社会》2016年第3期
P. 34

中国当代的高等教育、精英形成与社会分层


   的讨论,不但只关注上不上大学的问题,而越来越多地关注上什么样的
   大学的问题,以及学校分化与社会分层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高等教育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精英流动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基于“首都
   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基线数据,分析了家庭背景、重点中学、高考招生
   制度如何共同作用,以将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会在不同群体之间进
   行分配。研究发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的高等
   教育依然呈现非常清楚的社会分层模式。
       首先,家庭背景对于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具有直接的影
   响。即便控制了其他相关变量,家庭经济地位在当地处于中上层或上
   层的人,其子女在就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精英大学
   或其他“ 211 大学”方面依然具有优势。同时,家庭居住地层级越高(农
   村 /乡镇、县城/县级市、地级市、省会城市或北京),其子女获得精英高
   等教育的机会也越大。这或许与高中教育资源的地域分配层级差异有
   关( 犣犺狅狌 , 犕狅犲狀犪狀犱犜狌犿犪 , 1998 )。
       其次,中国教育体制中的重点中学制度和考试制度已对学生的能
   力进行了筛选,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削弱家庭背景对不同层次高等教
   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是否毕业于重点高中,特别是省级或全国重点中
   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获得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机会。通过前期选
   拔及所拥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重点中学给予学生更好的考试训
   练,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绩。高考分数越高的学生,越能够
   进入精英大学或其他“ 211 大学”。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承袭科举制
   的历史文化传统,反映了教育与社会流动公平性的一面。
       第三,以考分为录取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获得高等教育
   机会的公平性,但近年来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改革中引入的各种特殊
   政策在有利于纠正“应试教育”的弊端的同时,却明显有利于家庭条件
   好的学生。这些家庭的父母会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本帮助子
   女利用这个特殊的渠道,获得加分,享受优惠,增加他们进入精英大学
   和“ 211 大学”的机会。在以考分为主要录取依据,竞争性异常激烈的
   高考制度中,这种补充性的优惠政策常常被滥用,从而加剧了精英高等
   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公平性。
       最后,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
   的内部分化,不仅体现学生在所读学校的层次,也体现在他们进入不同

                                                           · 2 7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