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社会》2016年第3期
P. 35
社会· 2016 · 3
类型大学后获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的机会结构,这些因素
会影响他们后续的职业路径选择和劳动力市场的地位获得。为研究社
会学者长期关注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精英流动的二元路径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如何发生变化,我们选择对大学生入党和入党意愿进行分析。结
果显示,具有城市户籍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入党意愿较低,
而实际入党的比例也较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愿意入党,也更有可
能入党。但有一个例外,即精英大学的学生相较于其他类型大学的学
生,虽然入党意愿更低,但实际入党的可能性却更高。进入精英大学的
学生更有可能入党,可能反映了学生的自我选择和党的招募策略共同
作用的结果。事实上,近年来,党一直致力于在主要的精英大学里发展
新成员(包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个发现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
中的高等教育、精英流动和再生产的涵义,以及二元职业路径的变化,
并值得未来进一步研究。
我们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内部的分化和分层为教育不平等最大化维
持( 犕犪狓犻犿犪犾犾 狔 犕犪犻狀狋犪犻狀犲犱犐狀犲 狇 狌犪犾犻狋 狔 犕犕犐 )理 论 ( 犚犪犳狋犲狉 狔犪狀犱犎狅狌狋 ,
,
1993 )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该理论认为,教育机会不平等在最大限度
上被维持,意味着现代社会中家庭背景对各个层次教育的影响一般都
保持不变,只有当优势群体入学情况已达到接近饱和水平时,进一步的
教育扩张才有可能增加弱势群体的入学机会。因此,该理论认为,教育
扩招不会导致弱势群体升学机会的改善,也不会改变家庭背景与特定
教育层次升学率的关系。以往关于初中和高中教育的经验分析显示,
中国在 1990 — 2000 年经济转型和教育扩张的过程中,家庭背景的影响
实际增加了(而不是保持不变或相应下降),与十年前相比,弱势群体在
2000 年的中等教育机会 (相对)更少了( 犠狌 , 2010 )。由于当时的数据
无法检验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大学升学率的变化趋势,该文推论认为,
20 世纪 90 年代末高校扩招更有利于来自城市和家庭境况较好的孩
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更高层次的教育不平等 (闵维方, 2006 ;杨东平,
2006 )。一些学者利用全国性的家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新时期教育机
会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分配的趋势,发现大学升学机会的城乡差距在
扩大 (吴愈晓, 2013犫 )。
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高等教育内部的社会分化及其机制。不难理
解,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过程中,伴随着
· 2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