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179

社会· 2016 · 2

   术学校。改革开放之后,为发展经济和解决大量中学毕业生的就业问
   题,国家开始恢复和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中断的职业教育。以中
   等专科学校、技术学校、职业高中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建立。
       在改革早期( 1978 — 1990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国有企业和国有工
   厂技术工人的教育体系,除国家大力支持外,许多企业和行业组织也兴
   办职业教育,学生毕业之后由政府或企业安排工作。加之大学招生名
   额有限,就使得民众更倾向于选择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竞争激烈,
   初中的优秀学生往往选择报考职业学校,特别是师范学校和卫校这两
   类职业教育学校。到 1993 年,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比例达
   到 1∶1 (赵琳、冯蔚星, 2003 )。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政府财政大幅度投入高等教育和普通
   高中教育,而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走低(张万朋, 2010 )。大学招
   生人数自 1990 年开始逐年增加(李春玲, 2010 )。在高等教育机会增加
   的情况下,优势阶层的子女更倾向于选择普通高中教育以获得更高水
   平的教育,特别是重点高中教育资源被优势阶层“有效维持”,而弱势阶
   层子女则更多选择职业教育(吴愈晓, 2013犪 )。职业学校在较差的办学
   条件下变为二流学校,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往往被视为“二流学生”(和震
   等, 2008 )。
       1998 年之后,尽管政府仍然通过各种方式支持职业教育,但随着
   中等职业 学 校 数 量 持 续 下 降,生 源 质 量 也 大 幅 降 低 (曹 洪 健、周 楠,
   2012 )。马学军( 2014 )的研究显示,职业高中异化为管理地方的大量
   “学困生”,在职业培训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在这样的生源选择和教育
   投入情形下,职业教育对个人所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有限,职业学校文
   凭的价值逐年下降。与此同时,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高考的训练,基础
   知识和通用技能,特别是外语技能得到很好的培训。这样,在劳动力市
   场上两种类型文凭所带给雇主的信号发生转变,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往
   往被认为是差生,甚至在劳动力市场受到歧视(潘晨光等, 2007 ),职业
   教育遭到多重社会排挤(曲正伟, 2006 )。
       考虑到中国教育改革对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社会认可度所带
   来的变化,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3 :在改革早期接受职业教育相对于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具有
   更高的收入回报,在改革后期则职业教育的收入回报优势消失。

    · 1 7 2 ·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