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180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收入回报之差异
(三)教育选择的家庭背景因素
由于义务教育之后的进一步教育费用需要由家庭支付,家庭的教
育投资能力和教育投资选择会导致子女选择不一样的教育类型(方长
春, 2005 )。有研究证实,尽管大学扩招释放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改革
开放之后教育机会的获得还是取决于家庭背景(李春玲, 2003犪 , 2010 ;
吴晓刚, 2009 )。吴愈晓( 2013犪 )的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变量,
诸如户籍、父亲职业和父母教育程度等,会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家庭
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学生,越有可能选择学术教育轨道而非职业教育
轨道,这一结 论 与 美 国 学 者 在 美 国 所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相 一 致 ( 犓犪狅犪狀犱
犜犺狅犿 狆 狊狅狀 , 2003 )。
此外,由于国家对教育投资分配不均等,特别是对农村和移民子女
投资偏少( 犎犲犮犽犿犪狀 , 2005 ),这使教育机会获得的不平等还体现在城乡
差异上(吴 愈 晓, 2013犫 , 2013犮 ; 犎犪狅 , 犲狋犪犾. , 2014 )。在 义 务 教 育 影 响
下,农村孩子获得初中教育的机会虽然增加,但高中教育升学机会的城
乡差距却在变大(吴晓刚, 2009 )。韩怡梅等( 犎犪狀狀狌犿 , 犲狋犪犾. , 2011 )认
为,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教育不平等表现为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居
住在较为穷困地区的儿童相对于富裕地区的儿童而言,接受进一步教
育的机会更低。
在讨论教育回报时,需要考虑教育的选择过程及其所导致教育回
报模型中的遗漏变量和选择性偏误。当影响进入不同类型教育的因素
同时影响职业收入时,就会导致对教育回报的测量产生偏差。显然,中
国学生的教育选择与其家庭背景和当时的受教育机会存在极紧密的
关系。
三、数据和模型
(一)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家
庭动态调查”( 犆犉犘犛 ) 2010 年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中国家庭动态调
查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全国代表性样本和五个省市的自
代表样本。 2010 年的基线调查样本覆盖除香港、澳门、台湾、新疆、青
海、内蒙古、宁夏和海南之外的 25 个省市,总共完成调查的村居为 635
个,完成调查的家庭总共为 14960 户,接受调查的成人样本为 33600
· 1 7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