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112

社会· 2016 · 1

   永逸之计”(张羽新, 1994 : 30 )。 2 但当阿桂率领清军即将取得平定大小
   金川胜利之时,乾隆皇帝最终确定了按照新疆屯田之法处理金川善后
   的问题。乾隆四十年八月( 1775 年 9 月),阿桂攻下金川土司索诺木的
   勒乌围官寨,索诺木及其亲信退守到另一处官寨噶喇依,继续与清军对
   峙。此时,金川土司大部分辖地都已在清军掌控之下,战争结束指日可
   待。乾隆皇帝终于决定按照新疆屯田之法处理金川善后问题。乾隆四
   十年八月二十八日( 1775 年 9 月 22 日),皇帝通过谕旨向前线大臣阿
   桂传达自己的要求:
           今官兵既得勒乌围,……至善后事宜,亦应预为筹及,一
       俟官兵扫平金川,即应于两金(川)之地,酌安绿营,设官驻守。
       于(如)噶喇依、勒乌围、美诺三处,择其最要者,设立总兵,次
       则令副将驻之;其余自章谷至巴郎拉一带,酌量形势轻重,分
       设参、?、都、守驻守。令官兵营至联络,横隔于众土司之中,
       方可为一劳永逸。至驻兵必先筹粮饷……将来经久恒规,自
                                                            獉
       当以屯田为妥。两金川地面,可耕之土甚多,而绿营兵众屯种
       獉獉獉獉獉獉
       又其所习。今新疆各处屯俱已收实效,阿桂向为伊犁将军,屯
                  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
       政乃所深悉,将来金川营务,自当酌仿而行。(张羽新, 1994 :
                   獉獉獉獉獉獉 獉獉獉獉獉獉
       76-77 )
       战争结束后,大约有几千绿营兵采取屯田制留守金川,他们是今天
   金川汉人的主要来源。此时皇帝只考虑如何将军队横隔于土司之间,
   一劳永逸的维持地方安宁,却忽略了如何安置当地“番人”(嘉绒人)的
   问题。随着战争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金川“番人”(嘉绒人)投降清军,迫
   使清廷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乾隆四十一年正月( 1776 年 2 月),阿桂
   率兵围困金川土司索诺木最后的官寨噶喇依,索诺木的头人百姓大批
   来降。为此,乾隆皇帝不得不在此前的决策中新加入对“降番”(投降清
   军的嘉绒人)的处理要求:
           至于各路番人,纷纷投出,其中大小头人俱复不少,此等
       番众从前抗拒官兵,死固守,情罪均属可恶。直至兵临巢
       穴,计穷力竭,始行投降,非若大兵尚未深入以前,陆续来投降


   2. 《金川案》元册中的第八条目、第二十二条目、第四条目、第一九条目等详细记载了乾
   隆调整金川战争善后事宜的几次设想(张羽新, 1994 : 7-76 )。

    · 1 0 4 ·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