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社会》2015年第2期
P. 146

新生代对基督教的信任态度及中介机制


   “洋教”。 2
       中国的宗教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获得较快发展,其中以基督教最
   为突出。从 1807 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来华传教算起,一直到 1949 年,
   中国基督徒仅有 70 万左右。 3 但在改革开放后短短 30 年左右的时间
   里,中国基督教信众的人数就由 1979 年的约 300 万(黄剑波, 2009 )增
   长到目前的 2305 万。 4
       在社会日趋多元化的当下,随着基督教的快速发展,仍有部分人士
   秉承科学至上的立场,将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宗教发展视为一种社会问
   题,乃至政治问题(李素菊、刘绮菲, 2000 ;黄皖毅, 2006 ;文丁, 2009 )。
   还有人基于文化民族主义的立场,主张力挺中国文化主体性,抵制基督
   教。 2006 年北京的十位博士联名发布抵制圣诞节的倡议书 5 和 2011
   年的曲阜基督教堂风波 6 等公共事件,以及当前中国宗教社会学界出
   现的“宗教生态论”,都是这方面的表现。
       有鉴于此,当综合考虑“无神论”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以
   及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时,摆在宗教社会学面前的一个重要
   任务就是要从实然的角度了解民众如何看待快速发展的基督教及其不
   同群体间的差异,并从中了解国民心态变化的某种趋势。
       依照不同的标准,民众可划分为不同的亚群体,了解不同亚群体对
   基督教的态度有不同的切入点。考虑到在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结构和
   重大的社会事件都会参与个体生命历程的建构,个体的行为方式、价值
   观念 等 也 就 具 有 了 明 显 的代 际特 征(埃尔 德, 2002 ;周 雪光、侯立仁,
   2003 ; 犚 狔 犱犲狉 , 1965 ; 犈犾犱犲狉 , 1995 ),因此,世代比较是反映社会变迁的一
   个有效的分析视角。同时,因为同一时期出生的人经历了同样的社会
   变迁,所以对世代的划分就可以不必简单地以 10 年为限,而是从“社会


   2. 将基督教称为“洋教”,可追溯到 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初的“西洋教”,原本只是与地理概念
   和文化概念上的东洋 /西洋相对应。但到 19 世纪中期以后,“洋教”取代“西洋教”被广泛使
   用,且含有明显的贬义和排斥之意(孙江, 2008 )。
   3. 参见:中国宗教概况,引自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狊犪狉犪. 犵 狅狏.犮狀 / 狕狑 犵 犽 / 17839.
   犺狋犿 , 2013-05-15 )。
   4. 该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课题组于 2008-2009 年的全国性大规模抽
   样调查,目前也被官方采用。
   5. 参见网址: 犺狋狋 狆 :// 狀犲狑狊.狊狅犺狌.犮狅犿 / 20061221 / 狀247184990.狊犺狋犿犾 , 2014-7-30 。
   6. 参见网址: 犺狋狋 狆 :// 狉狅犾犾.狊狅犺狌.犮狅犿 / 20110115 / 狀307791999.狊犺狋犿犾 , 2014-7-30 。

                                                          · 1 3 9 ·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