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96
“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六、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本文从观念、制度、风俗习惯和伦理等角度对 “社会底蕴”概念做
了一个初步探索。被中国社会五千年经历的风风雨雨洗刷和筛选留下
的这笔具有深刻精神内涵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能传到今天,并继续发挥
其应有的作用,首先源于它具有能满足人的根本需求,并具有相对较低
的践行成本特征;其次,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这些传统的社会底
蕴并非以一种消极对抗的形式出现,而是一种不断与新的历史条件相
结合,并由此不断生发出建设性和包容性的面貌。如前所述,这一特征
对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和建设具有中国主体性特征的社会学具
有重要意义。自清代以来,在学界存在着关于传统和自我认同的种种
焦虑,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民众早已通过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和
选择对此做出了回答。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饱经战乱,近现代又因多次遭受外敌入侵而灾
难深重,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这个民族发愤图强,战胜强敌,从
而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在 20 世纪社会—政
治变迁过程中演化的各种具体形态堪称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经历了汉唐盛世后养成了一种内在的
大度和自信,这使它能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实现开放与包容,但这种
开放和包容又不意味着它会调整其底蕴。这种社会底蕴是“活”在千百
万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实践中, 14 历史沿革或许会对其造成影响,但这
一影响并不一定是单向的,也并不意味着这一“底蕴”没有价值。在建
设自身传统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学如何认真反思哪些使我们做出各
14.2001 年,笔者在湖南宁乡县农村做社会调查,了解到宁乡县农村素来重家族。 1978 年以
后,家族又重新兴旺起来。我们在村里访问时看到,每家堂屋与正门相对的那面墙的正上方
位置都有突出的搁板供着木制的祖先牌位,并依据在族中辈分的高低,不同代祖先会有所差
别。绝大多数人家的墙上只有祖先牌位,唯有一家(其有两个在外打工的子女)在牌位的左下
方贴了一张毛主席的标准像,右边贴着一张毛主席和邓小平握手的年画,而与正墙相邻的右
侧墙贴着一排香港歌星的照片。这样的空间布置可能是无意识的,或许主人只是按照他心目
中孰轻孰重做一个安排,但这种安排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各得其所”的特点。那
一排歌星的照片可能是儿女贴的,但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它们也只能被允许贴在右侧墙上。
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文化既具开放和包容性,又能坚持自己的社会
底蕴的特点。
·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