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131

社会· 2015 · 1


       二、文献与理论框架

       学术界关注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问题的时间并不太长,大规模
   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但在短短十几年间,国内外就积累
   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 2 相关研究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
   是描述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由于不同调查的指
   标、方法和样本差异很大,很难得出一致性的结论。已有研究发现,各
   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和接受度都不高,但彼此又有一定的
   差异性:就了解程度而言,中国公众对转基因的了解程度比发达国家更
   低(黄季等, 2006 );就接受度而言,美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
   明显高于日本和欧洲等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墨西哥、菲律宾
   等发展中国家则普遍较高(仇焕广等, 2007犪 )。联合国粮农组织( 犉犃犗 )
   2000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83% 的中国消费者愿意购买改善营养的转基
   因食品,在所调查的 10 个国家中比例最高。 3 此后的调查结果虽没这么
   高,但除了绿色和平组织 2004 年的调查结果特别低外(只有 30% ),多
   数调查显示,中 国 公 众 对 转 基 因 食 品 的 接 受 度 都 在 50-80% 之 间
   (仇焕广等, 2007犪 )。例如, 2002-2003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华北和
   华东地区 11 个城市公众的大规模入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城市消
   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的比例在 65% 左右(黄季等, 2006 )。需
   要指出的是,上述调查大多完成于 2009 年前,对于 2010 年转基因问题
   辩论升温之后的公众态度,目前尚未见到高质量的调查数据和研究。
       另一方面的研究是探讨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主
   要是从 不 同 角 度 发 现 了 许 多 重 要 的 影 响 因 素 (仇 焕 广 等, 2007犪 ;
   齐振宏、王瑞懂, 2010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此类研究是在“消费
   者行为分析”的框架内展开的,其基本出发点是把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看做个体消费者的理性决策行为:消费者基于对损失(风险)、收益和支
   付能力(价格)的考量,决定是否消费转基因食品。这类研究的目的是
   识别出潜在的“消费者”和影响消费的产品要素(如价格、食品质量等)。

   2. 详细参见仇焕广、黄季、杨军( 2007犪 )和齐振宏、王瑞懂( 2010 )所做的相关综述。
   3. 参见: 犉犃犗 ( 犉狅狅犱犪狀犱犃 犵 狉犻犮狌犾狌狋狉犲犗狉 犵 犪狀犻狕犪狋犻狅狀狅犳狋犺犲犝狀犻狋犲犱犖犪狋犻狅狀狊 ), 2004 ,“ 犜犺犲犛狋犪狋犲狅犳
   犉狅狅犱犪狀犱犃 犵 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犲2003-2004 ”,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犳犪狅.狅狉 犵 / 犱狅犮狉犲 狆 / 006 / 狔 5160犮 / 狔 5160犮00.犺狋犿.

    · 1 2 4 ·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