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168
价值的科学
害呢?在施特劳斯( 2003 : 50 )看来,韦伯的“相对主义”态度导致他无法
拒绝“令人愉悦的幻觉”和“启发人心的神秘”,科学和理性也只能降低
到某种“个人非理性偏好”的地位,坚持这种立场,是对一切高尚事物根
基的摧毁,堪称“高尚的虚无主义”。如果说,韦伯承认“上帝还是魔鬼”
的决疑论选择,在实质内容上不可能有任何“科学的”规定,那他是否仍
然不能免于实质非理性对形式理性的摧毁呢?
“一入纯粹经验之域,必陷多神 论境 地。”韦 伯( 1999 : 103 ; 2004犪 :
179 ; 犠犲犫犲狉 , 2012 : 134 、 137 )引用的老穆勒的名言具有重要意义。理性
与非理性之间矛盾的关键在于,理性不愿承认自己的界限,而力求将所
有经验“理性化”,最终使自己被非理性反噬。韦伯( 2007 : 101 ; 犠犲犫犲狉 ,
2012 : 118 )清醒地看到,这种理性偏执的背后,根本有着非理性的根源
和动力,那就是借助一套首尾一贯的方法,让此生只追求一个超越的目
标———救赎,让自己彻底变成神的工具,将此世生活彻底理性化,以此
来增加那个隐匿的神的荣耀。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性无神论的偏执与
信仰一神论的偏执相辅相成。理性通过将非理性的领域理性化,驱逐
那些异教的神,从而确证自己对那隐匿的唯一的神的信仰。但它越是
在理性化了的经验领域中,看不到自己信仰的那隐匿的唯一的神,就越
是感到焦虑,更要伸张自己,将一切经验都纳入自己掌握,由此证明自
己对神的服从。但这个过程只能加剧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最终导致自
我崩溃,分裂为理性无神论的虚无或非理性一神论的狂热。所以,施特
劳斯( 2003 : 50 )所说的相对主义在本质上仍然是虚无主义:“那种虚无
主义……来自于一种对于所有被设想为高尚事物的无根基性的洞见”。
“ 一切 可 为”源 自 “无 不 可 为”,因 为 那 作 为 根 基 的 神 不 见 了。韦 伯
( 1999 : 103 ; 犠犲犫犲狉 , 2012 : 314 )对这种相对主义的特殊性洞若观火:“相
对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概念,乃是基于一种与价值领域相互关联全然对
立的观点,(如果要前后一贯地)得到有意义的维护,只有基于一种非常
特殊的(‘有机的’)类型的形而上学”。实际上,相对主义正是理性主义
一神论失败的产物,那决不是反对理性一神论的韦伯的立场。
韦伯的真正立场其实很简单:要克服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老
老实实承认这种理性主义不是唯一的生活之道就够了。“悠悠千年,我
们都专一地皈依基督教伦理宏伟的基本精神,据说不曾有过二心;这种
专注,已经遮蔽了我们的眼睛;不过,我们文化的命运已经注定,我们将
· 1 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