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社会》2014年第5期
P. 92
移民的呼声
表 9 :议政、容忍和公益心回归分析表
模型 1 模型 2 模型 3
(经常议论时事) (容忍政府不公对待)(阻止儿童破坏绿化)
非市民 -0.03 0.04 -0.04
( 0.01 ) ( 0.08 ) ( 0.02 )
非市民 高收入 -0.03 -0.10 -0.03
( 0.02 ) ( 0.10 ) ( 0.03 )
非市民 大学教育 0.01 0.06 0.03
( 0.02 ) ( 0.12 ) ( 0.03 )
新市民 -0.01 -0.05 -0.02
( 0.01 ) ( 0.10 ) ( 0.02 )
新市民 高收入 0.04 -0.11 0.02
( 0.03 ) ( 0.14 ) ( 0.03 )
新市民 大学教育 0.06 0.17 0.08
( 0.03 ) ( 0.13 ) ( 0.03 )
高收入 0.06 0.02 0.05
( 0.01 ) ( 0.06 ) ( 0.02 )
大学教育 0.07 0.01 -0.09
( 0.02 ) ( 0.07 ) ( 0.02 )
被解释变量均值 0.16 0.72 0.75
城市固定效应 狓 狓 狓
观测值数 7131 592 7154
犚 2 0.11 0.18 0.13
注: 1. 括号中为稳健标准误; 狆 < 0.10 , 狆 < 0.05 ,
狆 < 0.01 。
2. 所有模型都控制了性别、年龄、是否少数民族、有无宗教信仰和党员
身份变量。
三、结论
城市化进程使大量农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除了已经获得当地城
镇户籍的“新市民”外,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便超过 2.6 亿人,同时,
在城市常住人口中也有一部分人是从其他城市迁移而来。这两类居民
在城市里属于常住人口,却没有所在城市的户籍,也即本文所说的“非
市民”,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收入水平有明显
的提高,同时,又日渐脱离了传统乡村的熟人社会和风险分担机制,对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提升,也使他们产生了融入城市社会,享有
合理的市民权的诉求。与留在农村的人相比,进入城市的人有更强的
公共服务需求,但他们的公共参与却受到了户籍制度的限制。
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以总结为四点:第一,户籍身份对移民的公共意
· 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