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社会》2014年第4期
P. 15
社会· 2014 · 4
客,几无成为市民的希望。可以说,这种被排斥和流浪的身份是第一代
和第二代农民工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化过程的一个本
质特点。
二、改革:自由和“安家”
阿辛出生于 1977 年,在改革的时代中成长。他是一亿多进城农民
工中的一员,是第二代农民工中的一分子。本文的目的不在于论证改
革是无产阶级化的催化剂,而在于说明改革创造了一种市场取向的意
识形态,它支撑着这一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的历史进程。而城乡差距
则是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的社会条件,也是新工人阶级形成的物质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 2001 年中国城市居民可支 配收入人 均
6860 元,农 村 居 民 纯 收 入 人 均 2366 元,城乡 收入 比是 2.9∶1 。到
2008 年,这一比例增加至 3.3∶1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
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化,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不但反映在
生活水平上,还反映在生活方式上( 犢犪狀 , 2008 )。社会的裂痕由此进一
步扩大。对第二代农民工而言,他们走出乡村,转化自我的要求比第一
代更加强烈。
中国很多地方农村的空巢化现在已经成为事实(严海蓉, 2005 ;李
强, 2004 ),无能感或担心跟不上打工潮的感觉不过是对很多农村年轻
人人生不完整体验的一种象征表达。阿辛向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过
去。他经历了三次痛苦的高考失利,在 1998 年第三次高考失败后,阿
辛不顾父亲的反对,决定彻底放弃。他这样说:“我知道有人考了七八
次都没有成功然后疯掉的。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不然我也会出事
的。也许我应该试试其他的出路了。”
阿辛的妹妹早在 1994 年初中毕业之后就去深圳打工,阿辛对自己
一直依靠妹妹的经济支持也感到羞愧。 9 阿辛说:“我妹妹初中毕业之
后就去深圳了,她在那里干了好多年,但是我还留在村子里重复我的高
9. 对于今天中国农村的年轻人来说,考上大学是跳出农门、落户城市并在其中能拥有完整的
法律权利和潜在的经济优势的极少数途径之一。除了少数的精英外,多数的农民工由于他们
在工业等级结构中的位置很难像其城市同事那样在城市平等地居住。我们在深圳和东莞调
查过的 1000 名工人中,大约 75% 只受过初中教育。与男工相比,女工上高中的机会更小,更
不要说上大学了。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