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社会》2014年第2期
P. 112

街头·行为·艺术


   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强调即兴主义、社交性和创造性,
   反映了新媒体时代流行文化的特点( 犕狅犾狀á狉 , 2013 )。在无意义和无目
   的的表象之下,却隐含了社会和政治批判性,比如反消费主义、对城市
   空间的主张和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的可能( 犐狏犲狊狅狀 , 2013 )。更为重要的
   是,“快闪”行动是运用新的数字传媒技术进行的社会动员,具有进行社
   会和政治诉求的潜力,正如“快闪”最为重要的倡导者莱因格德声称的
   那样,所有快闪暴走活动都可能演变为政治活动。事实上,社交性是西
   方国家快闪行动的主要特征,而在东欧和亚洲国家的城市快闪事件中,
   政治性远远超出社交性( 犕狅犾狀á狉 , 2013 )。
       本文中性别平权的街头行动都是采用的“快闪”策略。作为一名亲
   身参与者,王曼( 2012 : 50 )撰文总结了如何开展街头公益行为艺术:“不
   论行为艺术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如何,我们建议都要采取‘快闪’的原则。
   在可能的干预者到来之前,抓紧时间,马上进行,切勿拖延”。由于行为
   艺术是在人流不断、情况复杂的街头开展,又是采用“快闪”策略,少则
   三分钟,多则不超过半小时,因此,需要对活动进行充分细致的前期准
   备,尤其是活动地点的选择。
           行为艺术的活动地点选择也是筹备工作的重要任务。活
       动地点既要典型、有标志性,又不能太敏感。负责“踩点”任务
       的成员不但要清楚前往路线,还要了解备选地点周围情况,包
       括附近街道是否宽敞、保安数量的多少及严格与否、往来人流
       量等,并对选点进行拍照,以便评估该地点媒体拍照的效果,
       比如光线如何、重要的标志是否明显,如“占领男厕所”中公厕
       的牌子。(王曼, 2012 : 49 )
   关于活动地点选择的讨论,除了行为艺术的参与者,还涉及与大街上其
   他行动者的互动,包括“保安”、“人流”和“媒体”。按照黄振辉( 2011 )对
   街头进行“表演式抗争”的角色划分的分析,这些互动都会对行为艺术
   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
       “快闪”行动通过新媒体进行社会组织和动员,形成具有一定影响
   的社会突发事件,由此引发政府部门的关注(李苏鸣, 2005 )。由于中
   国目前街头行动会遭到政府干预,必须速战速决,因此,街头行为艺术
   采用“快闪”策略注重的是相关诉求进行扩散和传播的效果。借助新媒
   体的力量,尤其是对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运用,参与街头行为艺

                                                          · 1 0 5 ·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