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53

社会· 2014 · 1

   育,对既有权力系统的善治也有所裨益。从林郑月娥此后升任政务司
   司长看,她在此起彼伏的城市社会运动中掌握了“双赢”艺术,并从当初
   的强硬发展派,转化为努力平衡发展与保育。可见,在相对开放的体制
   下,和平面对无权者生成的权力也可以成为政绩。民间权力扩大并不
   代表政府权力衰弱,因为双方有可能形成伙伴关系,达至共赢。
       利东街居民运动与香港政府部门之间的“对抗性合作”的政治生
   态,既给予无权者发声和行动的机会,也无损于政府的合法性,这有助
   于当代城市的治理,是一种具备很强包容能力和值得内地城市借鉴的
   公共管理模式。

       六、结论与讨论

       从社会运动来研究权力,或者说跳出抵抗的窠臼研究社会运动,目
   前尚不多见。在笔者有限的阅读中,以往的研究者较少正面、积极地谈
   论无权者之权力,要么忽视无权者,要么将其视为城市政治中一种消极
   的力量或弱者的策略。一些研究认为,无权或无权感会使无权者不合
   作或产生反社会行为。如霍顿和汤普森( 犎狅狉狋狅狀犪狀犱犜犺狅犿 狆 狊狅狀 , 1962 )
   以一个失败的地方公投研究,展示了在社会与经济方面处于被剥夺地
   位的群体中存在持续投反对票的模式。而另一项研究认为,在频发犯
   罪、故意损毁、胡乱涂鸦、危险和毒品等事件的社区中,普遍存在的无权
   感( 狋犺犲狊犲狀狊犲狅犳狆 狅狑犲狉犾犲狊狊狀犲狊狊 )增 强 了 邻 里 的 无 序 对 不 信 任 的 影 响
   ( 犚狅狊狊 , 犲狋犪犾. , 2001 )。
       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无权者无力反抗权力或推动社会进步。比
   如,斯科特( 2007 )曾经思考过东南亚农民所展示的“弱者的武器”,但这
   些弱者———即无权者只能以一种隐藏而秘密的行为抵抗权力的实施,
   攻击力很弱,从正当性角度来看,也有些不足以对外人道。在日常生活
   中只能是隐藏的文本,是基于生存至上安全第一的策略,是没有出路
   的、消极的抗争。伊格尔顿( 犈犪 犵 犾犲狋狅狀 , 1991 )也曾论证,受压迫的团体
   不可能提出权利的主张。塞托( 2009 )虽然考察了“普通人、平凡的英
   雄、分散的人物、不计其数的步行者”等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上有政策
   ( 狊狋狉犪狋犲 犵狔 ),下有对策( 狋犪犮狋犻犮狊 )”的嘲笑和颠覆国家权力的行为,但他对
   权力的不正确实施没有提供有力的反击,也没有为无权者提供一幅权
   力的地图。当权力被不正当使用时,无权者可以更有效地采取何种行

    · 4 6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