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185

社会· 2014 · 1

   对这一因果机制做了大量研究(李春玲, 2003 , 2009 ;李煜, 2006 ;刘精
   明, 2005 ;吴愈晓, 2012 ;赵延东、洪岩壁, 2012 ),各项研究结果均显示,
   家庭背景的优势地位在子辈的教育获得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文革”结
   束至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家庭教育背景是这一时期教育不平等的决
   定性因素; 1992 年之后,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家庭阶层背景的优势
   开始显现,管 理 阶 层 的 子 女 获 得 高 等 教 育 的 机 会 迅 速 增 加 (李 煜,
   2006 )。即使在 1999 年,中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以后,家庭背景优势
   对于子女的高等教育获得(尤其是正规本科)仍有显著影响(刘精明,
   2006 )。在这些研究中,家庭背景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中间机制可概括
   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分流机制。所谓教育分流,是指依据学业考试成绩,将
   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进入不同的学校,按照不同的要求和标准,采
   用不同的方 法,教 授 不 同 的 内 容,使 其 成 为 不 同 规 格 和 类 型 的 人 才
   ( 犑狅狀犲狊 , 犲狋犪犾. , 1990 )。国外研究表明,教育分流是家庭背景影响子女
   教育获得的重要机制,具有家庭背景优势的人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教
   育,从 而 获 得 更 高 的 教 育 水 平 和 职 业 地 位 ( 犇狅犾狋狅狀 , 犲狋犪犾. , 1996 ;
   犌犪犿狅狉犪狀 , 1992 ; 犎犪犾犾犻狀犪狀 , 1988 )。在中国居民的教育获得研究中也
   发现了教育分流的效应,这主要体现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教育
   分流。重点学校相比非重点学校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也较
   好,这使得在重点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阶段)就读过的学生
   所获得的平均教育程度要高于未曾在重点学校就读过的学生(方长春,
   2005 ),从而使其最终在劳动力市场上也能获得较高的职业地位(王威
   海、顾源, 2012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教育分流并不仅仅体现绩效原
   则,家庭背景在教育分流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
   位越高的子女,在进入重点学校方面越具有优势(方长春, 2005 ;方长
   春、风笑天, 2005 ),因而,教育分流构成了家庭背景影响教育获得的中
   间机制。
       第二,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机制。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也是影响
   个人教育获得与职业地位获得的重要中间机制。从文化资本的角度来
   看,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能够从父母那里继承知识、技术和爱好,这种
   爱好会对其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某些文化领域中,社会地位
   出身高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也更加丰富和广泛(如戏剧、音乐、绘画等)

    · 1 7 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