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150
农民工维权意愿的影响模式研究
不同,本文发现单位性质是影响农民工维权意愿的显著因素;( 5 )单位
性质对农民工维权意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由不同性质单位的管
理制度化水平来解释,即单位管理制度水平越高,维权意愿越强。
概而言之,农民工维权意愿的变动不仅受单位和国家制度环境的
影响,也受其内在三股力量的作用:其一是年少型动力,指年少的农村
青年加入农民工大军,他们年轻气盛又少不更事,大多延续独生子女的
生活处世习惯,维权意愿强烈。其维权意愿具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情
感驱动是其基本特征,但限于维权能力,大多选择单位内部维权。其二
是发展型动力,是与农民工外出务工阅历增加相伴随的人力资本的提
高、工作职位提升等促使农民工维权意愿增强的力量。人力资本的提
升不仅增强了农民工的维权能力(包括理性比较不同维权方式成本与
效力的 能 力),也 提 高 了 他 们 的 “权 利 意 识”和 “规 则 意 识”( 犘犲狉狉 狔 ,
2008 )。其三是年长型阻力,这是随着年龄增长及外出务工阅历增加而
产生的一股抑制维权意愿发展的力量,它使农民工对待劳动侵权事件
态度消极,行事更趋谨慎。在一定程度上,年长型阻力是农民工维权外
部障碍的内化结果,但它会随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提高而走向衰弱。
在具体维权情境中,这三股力量加上单位及国家提供的制度环境共同
作用于农民工个体,决定着农民工维权意愿的变动特征。
现在看来,过去将农民工群体简单以 1980 年为界划分为传统农民
工与现代农民工两种类型并直接展开对比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每
一类型内部都有复杂的构成。可以预判,未来一段时间,农民工的维权
意愿将持续上升,并对既有的劳工维权体系造成较大压力。这是因为:
( 1 )目前 90 后、 80 代同期群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近中期将有更多
的 90 后,甚至 2000 年后同期群人口涌入农民工队伍,进一步改变农民
工群体的内部结构;( 2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法治国家建设推
进,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及法律知识认知水平会不断提高;( 3 )中国企业
管理方式日益与国际接轨,不仅显著提高企业管理的制度化水平,而且
对农民工现代性的成长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建议:( 1 )
加强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法律知识教育,明确政府、企业、农民工等在法
律培训中的责任,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机构服务方式,提高农民工法律知
识水平;( 2 )切实促进《劳动法》的落实,通过制度建设激励并约束用人
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约率和养老保险、医疗保
· 1 4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