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社会》2013年第6期
P. 70

神话叙事:灾难心理重建的本土经验


   进行了四次跟踪回访。通过父母观察的回顾性资料的收集,旨在从方
   法上赋予父母而不是研究人员田野参与观察者的位置,目的是使由掌
   握专业知识、具有强势地位的外来研究者所定义、掌握和解释田野工作
   中的影像、象征、符号及测量话语权的居高临下的特殊位置转而由社区
   内观察者所取代。儿童受灾难影响的长期性与心理咨询辅导干预的有
   限性,就是父母观察提供的最非同寻常的发现之一。
       首先,从表 1 可以看出,地震对儿童造成的心理影响持续地表现在
   一个较长时间段中,并可能会潜在地以更持久和飘忽不定的方式持续
   下去。地震发生 8 个月后,那些因地震影响而情绪低落、社会交往减
   少、对特定环境存在负面心理感知的儿童人数虽然有所减少,但却仅仅
                         狆> 0.05 ),而那些具有负面情绪的儿童在震
   是一个非常轻微的变化 (
   后 16 个月的人数并没有显著减少。儿童受地震影响出现的学习兴趣
   下降、缺乏快乐感、户外活动兴趣减少等其他情况也没有发生显著性改
   变。换句话说,随着灾后一段时间生活逐步恢复正常,虽然儿童在日常
   生活、社会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负面行为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明显减
   少,但是那些隐藏在孩子心中受灾难影响而不易察觉到的、飘忽不定
   的负面情绪却并不容易改变。这个发现显然不支持已被广泛引用的
   “ 95% 以上的儿童在灾难发生一年后能够完全恢复”这个极其笼统的观
   点 ( 犖犲狑 , 2008 ; 犅狉 狔 犪狀狋 , 2009 : 4 )。
       其次,从表 2 可以进一步看到,在明显或严重受地震灾难影响的儿
   童当中,灾后一年内持续受到灾难影响与从未接受过心理辅导的儿童
   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接受过心理辅导的,而在受灾难影响开始逐步减缓
   的儿童中,未曾接受过任何心理辅导的儿童人数比例也显著高于曾经
   接受过心理辅导的儿童。也就是说,灾后一年内受灾难持续影响的儿
   童人数一定比例的缓慢下降主要是一个自然恢复过程,并没有显示出
   心理辅导干预在促进儿童灾难持续性影响的减少方面存在任何明显优
   势。这也就意味着,不仅灾后浪潮般“短平快”匆忙行事的心理救助缺
   乏实际意义,而且从规模化人群暴露于干预的覆盖面以及效果的可持
   续性都表明,尽管当时心理救援团队采用的方法非常多样化,包括认
   知—行为改变、心理分析、临床心理治疗、心理危机辅导等,但这些基本
   属于西方的心理治疗文本策略在应用于传统社会的实践时显然过于简
   单 ( 犓犲犪狋狊犪狀犱犠犪狀 犵 2011 )。
                     ,
                                                           · 6 3 ·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