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社会》2013年第6期
P. 68
神话叙事:灾难心理重建的本土经验
犻狀犱犻 犵 犲狀狅狌狊犻狀狊犻 犵 犺狋
临床心理学的咨询、辅导和治疗在四川“ 5 · 12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
心理康复活动中,尤其是针对灾难发生初期人群中出现的“急性期应激
反应障碍”( 犃犮狌狋犲犛狋狉犲狊狊犇犻狊狅狉犱犲狉 , 犃犛犇 )的缓解与疏导扮演着重要角
色。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在灾后长期心理重建过程中,即使是撇开各
种资质不明、随意性较大的咨询干预活动,临床心理辅导治疗在理念、
效果以及方式方法的适当性方面,无论是针对延迟发生的“创伤后应激
障碍”( 犘狅狊狋犜狉犪狌犿犪狋犻犮犛狋狉犲狊狊犇犻狊狅狉犱犲狉 , 犘犜犛犇 )及其相关慢性症状,还
是急性期压抑和潜藏下来并可能长期潜伏的负面心理影响,其基本面
仍然 面 临 着 不 断 增 长 的 质 疑 ( 犓犲犪狋狊犪狀犱 犠犪狀 犵 2011 : 10 ; 犆犺犪犻 ,
,
犲狋犪犾. , 2011 : 16 )。 1 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实证研究的证据,包括震源中
心的汶川、茂县、理县、北川等羌、藏民族社区在内的绝大多数地区,在
灾后长期心理重建过程中基本上采取的仍然是以临床心理学、精神病
学、流行病 学 为 基 础,公 共 心 理 健 康 为 主 导 的 应 对 模 式 ( 犓犲犪狋狊犪狀犱
,
犠犪狀 犵 2011 : 12 ),例如在灾区学校和乡卫生院设立心理咨询点和心理
援助室,在学校教师中开展心理卫生健康培训,为灾区培训心理援助工
作者,在灾区人群中从事心理抚慰活动和大众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等。 2 显然,基于临床和公共卫生的心理咨询辅导治疗在灾区规模化人
群灾后长期心理重建活动中正担负着主导性角色。然而,一个显而易
见却被严重忽视的问题是:当地传统文化中难道就没有比外来的干预
路径更值得总结和挖掘的本土适宜的地方性经验和知识体系吗?换句
话说,在中国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中,比如在少数族裔羌族的千百年文化
传统中,是否潜藏着羌民族应对灾难心理创伤的本土概念构架?源于
西方社会而具有强烈治病救人色彩的临床心理学的概念和工具,真的
可以在传统文化语境下,绕开人们实际的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的社区共
1. 还可参见:杨芳 . 哄 地 来 了,倏 地 走 了 [ 犗犔 ] . 引 自 “中 青 在 线”( 2009-04-06 ): 犺狋狋 狆 ://
犮狅犿犿犲狀狋.狀犲狑狊.163.犮狅犿 / 狀犲狑狊 _ 狊犺犲犺狌犻2 _ 犫犫狊 / 5588犆犝犆犎00011犛犕9.犺狋犿犾 /;柴绍章、马前国、陈
有和、刘兴贵、赖中理 .2009. 灾后羌寨村民临时转移安置与心理救助回顾[ 犌 ]//四川羌寨受
地震影响儿童心理康复需求评估报告(附录附件 4 ): 25 。
2. 参见 犆犆犜犞4 (中文国际频道)专题报道:“汶川灾后 5 年的数字变化”( 2013-05-12 )。
· 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