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49
社会· 2013 · 4
观评价而非客观经济发展指标测量政府经济绩效,分析中的解释变量
与被解释变量都是个人的主观态度,被调查者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和
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度可能同时被某些遗漏变量影响,而那些真正的影
响变量却并没有被纳入分析,这可能会产生内生性问题,影响分析的有
效性。所以有必要对政府绩效满意度背后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探
讨,而社会流动可能就是这类遗漏变量之一。
三、数据、变量和估计模型
(一)数据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 2006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
查”( 犆犌犛犛2006 ),调 查 采 用 四 阶 段 按 规 模 大 小 成 比 例 概 率 抽 样 法
( 犉狅狌狉犛狋犪 犵 犲犘狉狅犫犪犫犻犾犻狋 狔犘狉狅 狆 狅狉狋犻狅狀犪犾狋狅犛犻狕犲犛犪犿 狆 犾犻狀 犵 )抽取了 18-70
周岁的 10151 个成年人样本,调查范围覆盖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不
包括青海、宁夏和西藏)。其中, 59% 为城市居民, 41% 为农村居民。 1
(二)变量
1. 因变量:政治信任 源于调查中询问受访者的“在下列一些话
题中,当各种渠道的信息不一致时,您对下表第一行列示的五种信息渠
道的信任程度如何? ”一题。问卷列出的八个话题基本上都是目前中国
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分别是“房价的涨跌”、“股市的走势”、
“ 国内的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对社会治
安形势的判断”、“某次矿难的伤亡数字”和“某地方近期将有大地震”。
给出的五种信息渠道分别为“政府机构”、“中央级媒体”、“相关领域的
专家学者”、“法律机构人员”和“民间传闻”。
因为人们对某种信息渠道所提供信息的信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反映人们对其本身的信任程度,所以,可以用人们对信息渠道所提供
信息的信任分值测量对信息渠道的信任度。运用这题所提供的数据信
息,笔者构建了一个测量被调查者政治信任度的指标———“政治信任指
数”。建构这一指数的操作过程如下:
1. 与 2005 年全国总人口中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分别为 43% 和 57% )相比,该调查中城市
人口被过度抽样。为了纠正抽样过程中产生的系统性偏差,本研究在分析数据时对数据进行
了加权处理。加权变量是基于 2005 年中国全国总人口结构计算产生。
· 4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