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47

社会· 2013 · 4

              察时,需要注意做出区分。
                  一些研究对 “社 会 流 动 影 响 政 治 态 度”的 假 设 提 出 了 明 确 质 疑
              ( 犜狌狉狀犲狉 , 1992 ),它们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世界十个国家民众
              的社会流动经历对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发现了一些与先前研究不
              一样的结果。首先,传统上认为社会流动本身必然影响政治态度的假
              设并不成立,真正型塑个人政治态度和政党偏好的是其目前获得的阶
              级地位和家庭出身,而不是所经历的社会流动;其次,民众对于社会流
              动的主观感受有时会比他们所经历的客观流动对其政治态度产生更大
              的影响( 犜狌狉狀犲狉 , 1992 : 9 )。这些结果在美国、印度、英国、尼日利亚、丹
              麦、澳大利亚、日本和阿根廷等国家都得到了验证,同样的情况在中国
              是否也存在,尚待验证。另外,这些研究关注的政治态度主要涉及政党
              偏好和价值取向(如保守取向或自由取向),并没有对政治信任做专门
              考察,因此,以上结论是否完全适用于政治信任也有待进一步检验。
                  以上关于社会流动与政治态度关系的研究为考察中国的社会流动
              对民众政治信任的影响提供了启示。基于以往的研究与学术争论,本
              研究提出以下理论假设: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社会流动对个人的政治信
              任仍会产生影响。那些在客观上经历了向上流动或在主观上感受或预
              期向上流动的民众将拥有更高的政治信任( 犎 )。这一假设背后的逻辑
              是,个人作为理性的行动者,对政府所持态度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
              虑。如果个人能持续地从现有制度和政府政策中获益,社会经济地位
              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那么他们就会对现有制度和政府报以较
              高的政治信任。反之,如果政府的决策损害其利益,致使其社会经济地
              位下降,生活状况恶化,利益受损者就会对政府丧失信心。客观的社会
              流动是衡量个人从现有制度条件下是否获益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观感
              知的社会流动则反映个人对已获得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目前生活状态的
              认可度和满意度。而主观预期的社会流动则体现个人对现有制度和政
              府能否提供更好生活机会的信心和希望,这些都会影响个人对现有制
              度和政府的基本态度。
                  本研究同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测量社会流动。在客观维度
              上,测量了个人的代际职业流动、代际教育流动和代内职业流动;在主
              观维度上,测量了个人感知的社会流动和预期的社会流动。依据这些
              测量维度和内容,上面的理论假设可被进一步细化为代际流动假设

               · 4 0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