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85
社会· 2013 · 3
工比流动时间短的心理失范水平显著较高;仅在男性农民工群体中就
业不稳定者的心理失范水平会显著高于就业稳定者。从社会参与方面
看,农民工群体中没有参与正式组织者心理失范水平都显著高于参与
者,但仅在女性农民工中没有参与社区活动者的心理失范水平会显著
高于参与者。
(二)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影响因素
为了估计性别、婚姻状态和与“养家糊口”相关的社会角色及特征
对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影响,笔者使用嵌套模型建立了 4 个回归模型:模
型 1 是基准模型,从模型 2 到模型 4 ,逐步加入性别、婚姻状态和与“养
家糊口”相关的社会角色及特征变量,以观察自变量对模型解释力的贡
献和净效应。
表 3 报告了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影响因素。模型 1 显示,年龄和健
康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心理失范,其中年龄与心理失范负相关,慢性病
与心理失范正相关;模型 2 在纳入了性别变量后,发现农民工的心理失
范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的心理失范水平要高出女性 1.38 个单
位,模型的解释力提高了 1.6% ;模型 3 在模型 2 的基础上加入婚姻状
态变量,发现婚姻状态对农民工的心理失范具有显著影响,和已婚者相
比,适龄未婚者心理失范水平会增加 2.44 个单位,大龄未婚者则会增
加 3.45 个单位。婚姻状态变量对模型的解释力贡献了 4.1% ,但年龄
对心理失范影响不再显著;模型 4 在模型 3 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养家
糊口”相关的社会角色及特征变量,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收入、职业和教
育)、社会参与(正式组织参与和社区活动参与)和流动经历(流动时间、
就业状况和相对剥夺感),结果显示,这些变量提高了模型近 4% 的解
释力。具体来看,收入和职业对农民工的心理失范的影响不显著,但教
育影响显著,相对于小学及以下的教育水平,受教育达到中学水平和大
学水平的农民工的心理失范水平要分别增加 1.30 个和 1.84 个单位;
社会参与的不足也会显著提高农民工的心理失范水平,没有参与正式
组织和没有参与社区活动心理失范水平会分别增加 1.02 个和 0.67 个
单位;流动时间短和不稳定就业心理失范水平会分别增加 0.95 个和
2.25 个单位;低相对剥夺感会显著降低心理失范水平。
表 3 的结果显示,个体的健康、性别和婚姻状态会显著影响农民工
的心理失范水平;男性农民工的心理失范要显著高于女性;大龄未婚者
·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