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68
理论化与制度精神
企业实践的活力之源,在于它不为一统的体制、一体的制度和
整齐划一的观念所支配,而是将各种各样的历史遗产、传统资
源和本土策略与现行体制结合起来,与外来制度融汇起来,进
行大胆的尝试和创造。它不屈从于任何单一向度的制度霸
权,不惟传统是瞻,不受体制裹挟,不被西方掠获,印证了真正
意义上的改革的时代精神。( 2013犫 : 29 )
在当代中国的改革进程中,乡镇企业是一种极具本土特色和富有
中国经验的企业组织形态,其中蕴含着中国改革时代的矛盾和动力:一
方面,乡镇企业在改革初期的社会结构中处于一个相对边缘的特殊地
位;另一方面,它在改革初期却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
正如渠文作者所指出的:“正因为乡镇企业作为社会存在的多重因素和
多重环节的交集点,才能在改革实践中蕴涵丰富的制度创新空间,并反
映出改革开放前十年的核心理念”( 2013犫 : 28 )。作者运用占有、经营和
治理的多重概念对这种组织形态进行了详尽的结构及机制分析,并以
此来揭示它所体现出的“制度精神”。不过,遗憾的是,作者只是在文章
结尾部分对此进行了简要总结,而未将其作为概念框架的一维。就此
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予以讨论。
首先,在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传 统 中,“精 神”———或 道 德、价 值、规 范
等———维度一直居于显著位置。在西方思想脉络中,现代社会—文化
科学实质上是一种“人的科学”( 狊犮犻犲狀犮犲狅犳犿犪狀 )。人的存在(包括其构
成)虽然离不开物质性,但其本质却在于精神性。虽然不同思想传统、
流派和研究者对“精神性”的理解、表述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不否认
其根本的重要性。以古典社会理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涂尔干和韦伯为
例,涂尔干( 2000 , 2001 )所建构的“职业群体”虽然具有经济、政治和伦
理等功能,但无论就涂尔干对此所做的社会史考察还是理论建构而言,
道德规范所发挥的社会团结无疑是这一群体最主要的功能;而在韦伯
( 2010 )那里,撇开他在学术生涯中后期对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
做的经典研究不论,在其早期的经验研究中,强烈的价值取向已经表述
得很明确。譬如,他在运用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当时德国的具体社会
经济问题时写道:
当我们超越我们自己这一代的墓地而思考时,激动我们
的问题并不是未来的人类将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成
· 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