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131

社会· 2013 · 3

              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以后,拥有现在住房产权的夫妇与父母同住的发
              生比仅为没有产权的夫妇的 24.8% 。这个结果充分说明,无力购买独
              立住房是年轻夫妇选择与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
                  从模型 1 还可以看出,一些控制变量也呈现显著影响。首先,住房
              面积也对同住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住房面积越大,同住的可能性越
              高,这说明有足够大的住房是保证多代同住的一个必要条件。
                  而且,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夫妇与父母同住的可能性显著更低。
              这个结果与现代化理论的预期相一致,夫妇的受教育年数越多,家庭观
              念也越开放,因而也越可能为了享有更多的私人空间而选择独自居住。
                  另外,丈夫是农村户口或者丈夫是外地人都会显著降低同住发生
              比,这反映了人口迁移流动对家庭居住方式的影响。一方面,迁移流动
              在地理空间上疏远了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另一方面,迁移流动的经历也
              开阔了年轻夫妇的眼界,这会对他们的家庭观念产生影响。不过值得
              注意的是,丈夫经历过迁移流动会显著降低同住发生比,而妻子的迁移
              流动状况却对同住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与中国家庭从夫居的居住
              传统有关。如果丈夫经历过迁移流动,从夫居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与
              父母同住的发生比因此也随之降低;如果妻子经历过迁移流动,因为从
              妻居的可能性本来就不高,所以同住发生比不会因此下降太多。
                  从模型 1 还可以看出,父母婚姻状况也对是否同住有显著影响。
              丈夫父母一方丧偶会显著增加同住发生比,不过妻子父母一方丧偶对
              同住却没有显著影响。这再次说明中国家庭在居住方式上的性别差
              异:同住主要是为了满足丈夫父母的需求,而不是妻子父母的需求。而
              且,如果丈夫的父母均去世,同住的发生比会有显著降低,因为当丈夫
              的父母均去世以后夫妇只有可能从妻居,而从妻居并不是中国家庭居
              住方式的主流选择。
                  最后,当丈夫或妻子有兄弟时,与父母同住的可能性会显著降低,
              但是否有姐妹却对同住没有显著影响。而且观察回归系数可以发现,
              丈夫是否有兄弟的影响要大于妻子是否有兄弟的影响,这再次说明当
              代中国城市家庭在居住方式上依然存在明显的男性偏好,从夫居仍是
              社会的主流。
                  模型 2 的自变量与模型 1 完全相同,只是在设定时使用了随机效
              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随机效应模型假定因变量(如同住比

              · 1 2 4 ·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