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111
社会· 2013 · 3
归系数为负数且在 0.01 的水平上显著。上述数据表明,与 20 世纪 80
年代出生人口相比, 60 、 70 年代出生的人口进入初婚前的时间更短,即
初婚年龄更小;在城市户籍居民中,“ 1950-1959 年”的回归系数为正
数,表明 50 年代出生的人比 80 年代出生的人的初婚年龄更大。
在控制民族、地区特征和出生年代等变量后,教育、职业和家庭社
会经济特征对城乡户籍的效应呈现如下特征:初中、高中、大专以上学
历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且在 0.001 的水平上显著,且学历越高,回归系
数越大,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初婚年龄越大,假设 1犪 成立。在城市户
籍女性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者相比小学学历者进入初婚前的时间
延长了 56% ; 6 在城市户籍男性中,高中学历者相比小学学历者进入初
婚前的时间延长了 23% 。农村户籍女性的学历越高,初婚年龄越晚,
如高中学历者相比小学学历的农村户籍女性进入初婚前的时间延长了
49% ;在农村户籍男性中,初中学历者的回归系数为负数且在 0.01 的
水平上显著,说明初中学历者比小学学历者的初婚年龄更小。而高中
学历的效应是正的,表明高中学历者的初婚年龄比小学学历者要大,但
统计不显著。以上分析显示,无论是城市户籍还是农村户籍,教育程度
对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是存在性别差异的, 7 该效应对女性的影响要
大大高于男性,假设 1犫 成立。
大专及以上学历对男性(包括城市和农村户籍)的回归系数为正数
且在 0.001 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高等教育对男性的初婚年龄有着显著
延长的作用。城市女性中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进入初婚前的时间与小
学学历者相比推迟了 97% ,而农村女性中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相比小
学学历者进入初婚前的时间则延长了 151% ,可见,高等教育对女性婚
龄的推迟效应存在户籍差异,农村户籍女性婚龄的推迟效应要大于城
市户籍女性, 8 假设 1犮 成立。
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在城市户籍居民中,技术类职业的效应是负
的,管理类职业的效应是正的,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农村户籍男性的技
术类职业的回归系数是负数且在统计上显著,说明男性从事技术类职
6. 计算公式为 犲狓 狆 ( 0.443 ) -1 ,下同。
7. 经检验,教育和性别两个变量的交互效应在统计上显著。
8. 经检验,教育和户籍两个变量的交互效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尽管许多人接受过高等教
育之后转变为城市户籍,但在本研究的样本中仍然有一部分人保持着农村户籍。
· 1 0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