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109

社会· 2013 · 3

              户籍居民,即农村户籍居民初婚年龄会更小;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风
              险率明显低于其他教育程度,即受过高等教育的初婚年龄会更大; 20
              世纪 80 年代出生人口进入婚姻的风险率低于其他年代,表明该出生年
              代人口初婚年龄最大,而 50 年代出生人口进入婚姻的风险率略低于
             60 年代,可能是受到了婚龄政策的影响。


























                                   图 3 :进入初婚的风险函数

                  (二)初婚年龄的决定因素
                  通过事件史分析 犾狅 犵 狀狅狉犿犪犾 模型所估计的初婚年龄决定因素,报
              告分城乡户籍,各自包括三个模型:所有样本模型、男性样本模型和女
              性样本模型。由此可以估计各因素对总体初婚年龄效应并比较它们对
              男性和女性初婚年龄作用的差别(见表 2 )。
                  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的性别系数分别是 0.208 和 0.241 ,且均在
             0.001 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男性比女性 16 岁至第
              一次婚姻的时间(即生存时间)更长,即初婚年龄更大。
                  汉族与其他民族居民相比,进入初婚前的时间有显著差异;汉族居
              民进入初婚前的时间更长,初婚年龄更大。
                  以 “ 1980-1988 年”为参照群体,“ 1960-1969 年”的回归系数为
              负数且在 0.001 的水平上显著,在男性居民中,“ 1970-1979 年”的回

              · 1 0 2 ·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