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114

初婚年龄的影响因素分析


              配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现有户籍松动之前,导致农村
              高教育程度的女性很难找到教育匹配的配偶。在本研究中,技术类职
              业者相比非技术非管理类职业者,对于农村户籍男性居民的初婚年龄
              有着显著的提前效应,这表明,在农村,职业地位的提高会增加男性在
              婚姻市场的吸引力。
                  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对初婚年龄的影响也有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和
              户籍差异。在城市户籍居民中,父母的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初婚年龄
              越大,这与多数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研究一致。父母的教育程度代表了
              家庭的文化资本,通过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价值观和信仰等间接地对
              其初婚年龄产生推迟的效应。该变量在农村户籍居民中没有表现出显
              著的效应,这可能是在我们的农村户籍样本中,父母接受过高中及以上
              教育的比例很低所导致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乡户籍之间不均
              衡的受教育状况。另外,在城市户籍居民中,兄弟姐妹越多,初婚年龄
              越小,这可能与城市家庭住房资源相对稀缺有关。
                  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无论对于城市户籍居民还是农村户籍
              居民,父亲从事技术类职业者对子女的初婚年龄有推迟效应,而父亲从
              事管理类职业者对儿子的初婚年龄有显著的提前效应,而且该效应对
              农村户籍居民的影响要高于城市户籍居民。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的职
              业经验会影响代际关系的价值观和实践模式,管理类职业比较看重子
              女对父亲权威的遵从,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希望子女,特别是儿子尽早
              成婚;另一方面是由于管理类职业相比其他职业掌握着更丰富的经济
              资源和社会资源,也能够为子女结婚提供物质帮助。这一发现不仅补
              充了工业化国家关于父母职业与子女初婚年龄之间关系的研究,而且
              以此可以回应现代化理论关于婚姻的假设,即在传统社会特征更为显
              著的农村,以父亲职业为代表的先赋性因素的差异会对个人的初婚年
              龄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初婚年龄不仅涉及个人的婚姻选择,还
              与社会分层、户籍制度、城乡结构等宏观因素联系在一起。与国内关于
              婚姻匹配的研究相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缺乏良好职业和家庭
              背景的农村男性,有可能成为婚姻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当然,上述影响初婚年龄的自致性和先赋性因素在不同时代所产
              生的作用可能会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人口政策和婚姻家庭观念
              等而有所差异,今后尚需结合年代的变迁做进一步的研究。

                                                                    · 1 0 7 ·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