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7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247
社会· 2013 · 2
西方是古典社会,在中国是所谓的“三代”,只有从传统进入,才能厘清
来自西方原始社会、古典社会及中世纪社会的理论概念,才可以反观我
们是如何混杂使用西方不同时期的概念的;其次,注重理论研究与经验
研究的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双重努力的过程。具体地说,社会学研究在
理论上需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即完成比较成熟的社会学人类学
学科分化之前的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以重新了解这些概念形成
的动力;第三,重新确立对待中国传统的态度。近年来,我们越研究中
国现代社会,就越发现其背后牵连着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这让我们
不得不反思我们站在现代性位置上对待传统的固有方式,不是传统性
去除越多社会就越好,而是要直面和理解传统性,通过深入历史,将传
统呈现出来,并通过学术研究将之传承下去。李猛认为,接续经典社会
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开展比较文明分析,超越已有比较文明分析范式,
获得对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是社会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渠敬东针对学者们关于社会学的历史视野的讨论指出,我们当下
要深入反思的问题是:用现在的一套社会理论能否完全理解现代社会,
包括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我们怎样才能看清中国的现实?现代问题
始终是与传统问题交接而生的,具有本质意义上的历史面向,因此,在
拓展社会学的视野方面,检讨西方研究和检讨中国研究是一致的。在
回应李猛提出的生活理想与生活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渠敬东指出,
社会学一方面必须处理经典社会科学家如韦伯、涂尔干等处理的问题,
但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恰恰可能发生去社会学化的危险。因为我们在
阅读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时,往往容易忽视这些作家在建立总体社会
科学的努力中对内含的关于社会构成的实在和条件的论述,如孟德斯
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的政体的自然和本原的划分,即我们今天研
究的生存或文明世界之法规则,不只考虑政体的自然,而且考虑其情感
性的本原。由孟德斯鸠开创的对“民情”( 犿狅狉犲狊 )概念的关注的社会学
传统转化为涂尔干的社会事实概念,在自然与文明之间建立起关联,从
而将我们有关自然的讨论向真正的历史面相拓展,以避免社会学的哲
学化和形而上学化。
回到中国的学术传统,渠敬东指出,民国时期社会科学的最高代表
王国维和陈寅恪开创了两个研究传统:一是坚持在经学中构建中国文
明的系统,二是回到作为民情的历史概念之中,认为中国文明结构在具
· 2 4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