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165

社会· 2013 · 2

              够揭示中国农村改革的推动力量是什么,国家在制度转型中是否只扮演
              了被动退出的角色,以及农民的主体意识和行动能力究竟达到了何种程
              度并以何种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本文将回到中国市场转型的起点———
              农村改革,通过对一段农村改革历史记忆的“再现” 1 和解读,呈现 20 世
              纪 70 年代末中国基层乡村社会中复杂多样的国家—农民关系。

                  二、分层的历史与底层叙事

                  在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本文以底层学派的视角对传统的
              历史叙事方式进行了解构和反思,强调历史是由基于不同立场上的分层
              叙事共同构成的。当我们发现对同一历史事件存在彼此不同、甚至尖锐
              对立的叙述文本时,笔者认为,重要的不是证明哪一种历史叙事更加“真
              实”———因为从根本上而言,任何一段历史叙事都是人为加工、阐释的结
              果,而是去思索和探讨这些历史叙事背后的权力关系和主体策略。
                  (一)分层的历史叙事
                  传统历史叙述方式一般都以某种宏大的概念体系为基础,并相信
              这些概念能够恰当概括政治历史的演变过程。 2 但这种以概念为基础
              的宏大叙述往往没有考察语言背后的社会历史情境。因此,以波考克
              ( 犘狅犮狅犮犽 , 1971 )为 代 表 的 剑 桥 学 派 提 出 了 “政 治 论 述 的 历 史”( 狋犺犲
             犺犻狊狋狅狉 狔狅犳 狆 狅犾犻狋犻犮犪犾犱犻狊犮狅狌狉狊犲 )概念,认为历史叙述的作者是在对语言的
              不断取舍和运用中充分展现其意图和历史角色的,并主张将文本重新
              置于历史情境中,让作者及其活动的空间实现互动,从而能够从另一个
              角度洞察政治“语言”意义的发展。
                  杜赞奇( 2003 )在对中国近代华北基层政权的研究中,曾提出“复线
              的历史观”( 犫犻犳狌狉犮犪狋犲犱犺犻狊狋狅狉 狔 ),即历史并非直线进化的,而是历史表述
              根据当下的需求,从过去和当下寻找自己的意义支持。不同历史表述
              存在着冲突,但最后取得优势的历史话语反过来会影响人们的认知。

             1. 斯皮瓦 克 ( 犛 狆 犻狏犪犽 , 1988 )认 为,法 国 思 想 家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有 意 无 意 地 混 淆 了 “代 表 ”
             ( 狉犲 狆 狉犲狊犲狀狋 )的双重含义———它既可以是政治领域的“代表发言”( 狊 狆 犲犪犽犻狀 犵 犳狅狉 ),也可以是艺术
              和哲学意义上的“再现”( 狉犲 狆 狉犲狊犲狀狋犪狋犻狅狀 )。以斯皮瓦克为代表的底层学派更看重后一种知识
              建构的方式。
             2. 正如杜赞奇( 2003 )曾经指出,现代社会的历史意识无可争辩地为民族国家所支配,民族历
              史制造出一个同一的、在时间中进化的民族共同体。

              · 1 5 8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