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6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226
新管理主义时代香港社会福利领域 NGO 之发展
2009 )。从组织层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香港福利 犖犌犗 所扮演的
功能角色存在差异。本文提出操作者( 狅 狆 犲狉犪狋狅狉狊 )、先锋者( 犻狅狀犲犲狉狊 )、
狆
倡导者( 犪犱狏狅犮犪狋犲狊 )三种角色概念,以区分这些个案组织选择发挥的不
同功能,进而分析不同功能定位对其应对新管理主义改革所产生的影
响。这三种角色也反映着 犖犌犗 组织与政府的不同关系,是政府福利服
务的输送者、补足者还是政策倡议者。分析这些福利组织呈现的不同
市场化趋势,我们可以发现,组织不同的市场化策略受到组织与政府间
不同关系定位的影响。
一些福利机构视自己为政府的“操作者”,其市场化策略主要体现
为积极参与政府合约竞标。 12 家机构中只有两家依赖此策略,而这两
家机构皆为政府发起成立,持续发展与政府的伙伴关系是其策略选择。
其中一家机构几乎完全依赖政府,只提供政府资助服务。为了避免与
政府敌对的印象,这两家机构很少涉入公共政策倡导,其组织使命随政
府政策而变化。
另一些组织一定程度上也依赖政府合约,但合约竞标不是组织的
最优考虑。本研究称这类组织为“先锋者”。它们大多运用各种市场化
机制如发展收费项目,运营社会企业,创立自己的营利部门来运作。这
类组织的收费与投资收入在过去 10 年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而政府资
助所占比例则在总体上稳定下降。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下降多因政府
削减资助引发,而非组织有意识的选择。对“先锋者”而言,新管理主义
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积极及差异性的市场化活动和日趋商业化的管
理,以及设立社会企业与营利性机构等组织形式方面的改变。日益增
多的商业化活动正将这些组织的服务对象从贫穷人群转向富裕群体。
它们倾向于只选择能营利的服务,这将使组织使命逐渐发生妥协。这
种市场导向的选择渐渐引领这些“先锋者”组织只去满足个别客户的需
求,而不再关注研究性或倡导性的公共诉求。
本文将第三类福利 犖犌犗 称为“倡导者”,这类组织致力于兼顾服务
输送与倡导行动。发展商界伙伴关系及市场机制的运用对于这些组织
而言,主要是为了保持其自主性,避免过度依赖政府拨款而受其影响。
控制政府资助的比例,多元化其财政来源是组织策略的考量。尽管这
些组织的商业活动收入(如收费项目、社会企业运作或投资收益,如租
金收入)占组织总收入来源的相当比例,但争取公众、商界及资助机构
· 2 1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