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6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206
新管理主义时代香港社会福利领域 NGO 之发展
才能实现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益。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这股思潮即
为许多 犗犈犆犇 国家用于缩减公共部门规模的探索。福利多元主义则提
倡以福利服务分散化( 犱犲犮犲狀狋狉犪犾犻狕犪狋犻狅狀 )、民营化( 狉犻狏犪狋犻狕犪狋犻狅狀 )与商业
狆
化( 犮狅犿犿犲狉犮犻犪犾犻狕犪狋犻狅狀 )创造一个规模较小、竞争与多元的部门,从而取代
过度集中、科层与权威的福利国家体系。福利多元主义关注志愿部门、
商业部门与非正式部门在福利供给中的角色,这种强调非法定部门取向
的福利混合经济不同于福利国家时期偏政府取向的福利混合经济。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新管理主义不仅为发达国家所重视,也为
一些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影响着公共部门的管理逐渐由传统、僵化与科
层的公共行政模式转向弹性、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模式。这种转
变不仅是一种管理模式的改革,也是一种政府社会角色以及政府和市
民关系的转变。
(二)新管理主义的意涵及其发展
新管理主义这个概念由英国和澳大利亚公共管理领域的政治学家
所提出。胡 德 ( 犎狅狅犱 , 1991 )的 研 究 在 学 界 引 用 最 为 广 泛 ( 犅犪狉狕犲犾犪 狔 ,
2002 ; 犇犪狑狊狅狀犪狀犱犇犪狉 犵 犻犲 , 2002 )。在他看来,新管理主义是一种新的
理念或关于这些新理念的标签,它既是一种行政管理的立场,也可视为
一种行 政 管 理 的 哲 学,两 者 包 含 着 相 同 的 理 念、主 张 与 组 织 设 计
( 犅犪狉狕犲犾犪 狔 2002 : 15-16 )。
,
新管理主义由以下两个概念架构发展而来———管理主义或“新泰
勒主义”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前者主张以私营部门的管理技巧来管
理公共部门专业人员,这些技巧包括绩效测量与激励制度;后者则主张
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化机制,寻求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提供者,以增进效
率( 犇犪狑狊狅狀犪狀犱犇犪狉 犵 犻犲 , 2002 )。新管理主义的策略重在动态、弹性与
创新,其主要特征包括如下几点:( 1 )更加以客户为中心,借鉴私营部
门的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2 )强调节约使用资源,积极寻求以较
低成本更经济地输送公共服务;( 3 )以权责发生制取代专业标准,关注
公共部门的产出结果与绩效更甚于投入,以工作绩效为薪资基础而非
职级或教育程度;( 4 )服务重点由政策的制定转向管理技巧的运用;
( 5 )将公共组织分解为独立管理的“企业化”部门,将财权与人事权下
放给相关管理者;( 6 )以合约机制使服务提供者与购买者相分离,政
府确保服务供给的责任,但不再直接提供服务;而政府合约机构既可以
· 1 9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