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197

社会· 2013 · 1

       是对政府产生触动,二是对周边的居民有个交代,不能让这个
       事情冷下去,要热乎着。不以打赢为目的,不要赔偿,只要社
       会影响。( 犣犎 苑业主会议 081013 )
       不管主建方还是反建方,他们的行为策略既要从以往的“行动知识
   库”中吸取经验,又需依据新形势不断创新。正如萨巴蒂尔( 2004 : 160 )
   所说,“个体并非能完全独立或自主地做决策,而可能会被拖入社会之
   中。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者可采取更加广泛的策略,而且他们可从过去
   的行动后果中学习到如何与时俱进地改变他们的策略”。

       六、结论与讨论

       本文围绕“环境议题在结构性约束下如何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行
   动得以呈现”这一主题,采用嵌入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从相关者的利益
   冲突,主张表达与竞争,权力、资源和策略运作等方面,剖析了社会转型
   期我国环境议题的呈现机制,以及国家、市场与市民社会在应对环境问
   题时的基本态度和互动关系。
       (一)环境议题呈现的实质与特点
       环境议题的呈现是政府、公众、垃圾处理方、媒体、专家和民间环保
   组织之间的复杂互动。不同利益相关者带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利益得
   失和动员各种资源的能力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试图“控制”局势。本
   研究认为,环境议题呈现的背后隐匿着一套机制,即环境状况变化引起
   群体利益分歧和冲突;利益分歧导致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同一客观环境
   状况产生差异性认知,并提出不同的主张;为了将问题朝有利于自身的
   方向建构,各方动用权力和资源,并采取不同行为策略,以引起上级政
   府的注意,从而将环境状况“问题化”,争取将其进入政府议事日程并获
   得解决(见图 2 )。
       在这一机制中,呈现的不仅是环境和科技问题,更是关涉“社会资
   产”( 狊狅犮犻犪犾 犵 狅狅犱狊 )和“社会公害”( 狊狅犮犻犪犾犫犪犱狊 )在公众中如何分配的公共
   政策安排,乃至政治公平问题,如罗尔斯( 1971 )所言,环境议题的本质
   是政治的、非科学的。如前所述,依据利益卷入度和影响力大小,环境
   利益相关者被区分为最小优先权群体、弱利益相关的强势群体、强利益
   相关的弱势群体和最大优先权群体。在主张表达和权力运作阶段,弱
   势群体的利益和主张极易被结构性地加以忽视,但这种来自强势群体

    · 1 9 0 ·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