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170
约制与建构:环境议题的呈现机制
程并得到有效解决,有的却久拖不决或不了了之。因此,环境状况转化
为社会议题的机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对此问题的分析既要
认识环境利益相关者( 犲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犪犾狊狋犪犽犲犺狅犾犱犲狉 )身处的社会结构,也
要考察环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本文关心的问题是:在既定的社
会结构中,各环境利益相关者是如何认知和定义环境状况的;各方采用
何种话语表达自己的环境主张;各方在认识和行动过程中受到哪些限
制;他们掌握和动用了哪些权力与资源并采取何种行为策略,以及相互
之间如何互动。
目前,关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大多采用社会事实论范式,关注“社会
看见了什么”,笔者认为,关注“社会如何看见”和“社会对这些客观事实
如何反应”也非常重要。基于对社会现实的困惑和对既有解释的质疑,
本研究以“社会转型加速期”为背景,结合利益相关者的构想,采用嵌入
性单案例研究方法 1 ,从而揭示环境议题呈现的社会机制。
一、两种视野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社会学内部有关现实主义视角与建构主义视角的争论由来已
久。环境事实论预设环境问题的客观实在性,并主张从客观的社会事
实和社会结构要素之间分析问题的致因和影响。早期研究中著名的
“艾里奇—康芒纳”之争,便是环境事实论的典型代表。艾里奇( 2000 )
提出的“人口增长论”认为,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人
口增加必然要使用更多资源、占据更大空间、制造更多污染。同时代的
康芒纳( 1997 )提出的“技术决定论”则认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
具有环境破坏性的技术代替了不太具有环境破坏性的技术。尽管各执
一词,但两者都承认环境问题由社会结构性要素———人口或技术的变
迁造成。
作为环境社会学的奠基人,邓拉普和卡顿在吸取了邓肯的“生态复
合体”思想和帕克的“社会复合体”思想后,提出了更为综合的生态学分
1. 本研究之所以采用嵌入性单案例研究方法,是因为其适用于“包含一个以上分析单位的一
个案例研究”(殷, 2004 : 48 ),且单案例研究适用于对典型性事件进行讨论。本研究案例为一起
公众反建垃圾焚烧厂事件,在这一研究中并存了多个分析单位:各级政府、垃圾场管理方、项目
投资商和筹备方、群众(包括受影响和不受影响的群众)、各类专家、各级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
· 1 6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