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138
同乡的力量:同乡聚集对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影响
集命题。以同乡聚集为例,本研究根据聚集命题提出了两个假设:第
一,在同乡聚集企业中工作可以提高农民工的收入;第二,越可能进入
同乡聚集的农民工从同乡聚集中获益越大。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同乡
聚集对其工资收入有显著的正影响。即使进入同乡聚集的过程具有选
择性,但通过倾向分数匹配的方法匹配了同等倾向进入同乡聚集的农
民工后,仍看到实际进入同乡聚集者比未进入者在工资收入上占有一
定的优势。其次,通过对不同进入同乡聚集倾向者的同乡聚集回报的
估计发现,越容易进入同乡聚集的农民工,同乡聚集为其带来的收益越
大(正向选择)。由于拥有社会网络资源的农民工和人力资本较低的农
民工更倾向于进入同乡聚集,同乡聚集的正向选择作用说明农民工是理
性和有策略地利用这种聚集。一方面体现为拥有较好社会网络资源的
人对网络的利用以获得更大收益,另一方面,体现为缺乏人力资本者寻
求同乡网络的保护,弥补其在其他自身条件上的不利。总的来说,同乡
聚集作为同乡网络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收益。
以往对聚集命题的一些美国的经验研究没有发现族群聚集的作
用,可能是因为方法上的局限。第一,这些研究很少讨论进入族群聚集
的选择性。如果进入族群聚集的移民是在公开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缺乏
技能或语言能力的人,这种劣势者的聚集可能掩盖了族群聚集的优势,
加之种族经济体的规模通常较小,与主流经济相比,能为移民提供的经
济机会从数量和质量上均有限。第二,这些研究对族群聚集的定义和测
量主要是间接的 13 ,没有直接测量工作场所中雇主、管理者和工友的族
群特征,因此,也可能由于测量上的不准确没有发现族群聚集的效应。
针对上述两点不足,本研究在统计方法和测量上均有别于美国以
往的族群聚集研究。首先,本研究采用倾向分数匹配的方法和异质性
干预模型,比较了同等进入同乡聚集倾向的农民工在实际进入和未进
入同乡聚集时的工资差异,也比较了农民工同乡聚集的回报随着进入
13. 笔者根据匿名评审人的意见,曾经试图将父母受教育年限的差异也作为自变量分别加入
到三个 犘狉狅犫犻狋 二元选择模型中,以考察父母教育背景的差异对子女在高校中学习与社会活动
的影响。然而最终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父母受教育年限两者相差的算术值还是绝对值,在
三个模型中的系数都是不显著的。由此可见,在本研究中,父母教育背景的差异可能对子女
在高校中学习与社会活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本研究最终没有对父母教育背景差异这一变
量做更深入的分析。
· 1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