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党政研究》2024年第1期
P. 83

者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政治逻辑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本质规定;现实逻辑体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起点;哲学逻辑体现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
             践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逻辑体现为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时代逻辑体现为全面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境遇。这些逻辑意味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
             成,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逐步引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在
             人类历史长河中,基于人口规模巨大这个特殊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对优势,世界现代化历
             史进程和版图将发生革命性转向;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超越,扎根于 21 世纪中国的马
             克思主义将逐步主导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是历史的必然、世界的选择” 。
                                                                                                 〔 42〕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独特的时代价值,因此也对中国、对世界、对人类具有伟大的历
             史意义。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述相对比较多,总体来看,主要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民
             族、对社会主义、对世界现代化、对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关系、对人类文明等方面做出的
             贡献及其展现出的重大意义。比如,有的学者认为,就当代意义来说,“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在新的 ‘历史方位’上展现出三
             重意义: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对于人类整体的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而
             这样的意义正应当被理解为 ‘世界历史意义’” 。如果分别来看,从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 43〕
             来讲,中国式现代化使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从对社会主义的意义来讲,中国
                                                                    〔 44〕
             式现代化以铁的事实证明了,“资本主义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路径,通过社会主义的方
             式同样也可以实现现代化。它展现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强大生命力,宣告了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并且,“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了社会主义从 ‘传统’到 ‘现代’
                                      〔 45〕
             的飞跃” 。从对世界现代化的意义来讲,“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
                      〔 46〕
             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范式的超越” 。从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来讲,
                                                                        〔 47〕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 “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
             的选择” 。从对国际关系的意义来讲,中国式现代化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改变
                      〔 48〕
             了世界分化的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更加
                                  〔 49〕
             公平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 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来讲,“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展现出世
                                           〔 50〕
             界历史意义,是因为它在完成现代化任务的同时,正在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 。
                                                                                              〔 51〕
                  三、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评析与展望
                  时代的需要是理论发展的牵引力。近年来,学术界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深刻揭
             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和
             研究范式的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是研究的学理性不断增强,丰富了现代化理论。从文献梳理的结果来看,一类研究
             主要是集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及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展开阐释,揭示中国式现代化
             的时代价值和伟大意义,以便于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另
             一类研究则致力于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形成逻辑、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揭示
             其背后的逻辑和规律,以便于从学理上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还有一类研
             究侧重于研究如何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这几类研究都在持续高涨的
             研究热潮中交流互动,不断向纵深发展,研究的学理性不断增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初步构
             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学术界的研究也按照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
             致力于扬弃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现代化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创新现代化的研究范
             式。一批具有共识性的研究成果的取得,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理论,并为构建和完善中国
             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不渝的主题。随着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和建
             设的实践展开,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1 ·  ·
                                                                                                      8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