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党政研究》2024年第1期
P. 82
在实现路径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价值选择上,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在东西方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摆脱了对西
方的依附,探索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路径”,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国式现代化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这种以国家命名的现代
〔 29〕
化,是一种综合性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要从现代化各种坐标中厘定中国式现代化。中
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
化在制度维度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
代化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起步,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是一种后发的现代
化。但中国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不同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不是依附性现代化。中国实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具有独创性,这也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重要之
处” 。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内涵、理念和步骤随着发
〔 30〕
展阶段变化而演变” 。“‘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内涵。在党的二十大
〔 31〕
报告中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
〔 32〕
还有不少学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问题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提出了
比较鲜明的论断。比如,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具有双重的本质规定:它是现
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的历史性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 “现代化逻辑和社会
〔 33〕
主义逻辑的统一,其本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 ‘新道路’‘新形
〔 34〕
态’,就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就其实践意蕴来讲
〔 35〕
的两个本质属性:‘中国特色’和 ‘社会主义’,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不同、
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 。
〔 3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
国情的中国特色,并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这实际上为学术界研
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指明了方向,即既要关注现代化现象的普遍规律在中国的表
征,又要注重从比较的视野出发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独有特征。在这个问题上,有大量的
论著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深入阐释,也有的研究从学理层面做了系统的总结。如有
的学者认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中宏伟的篇章,具有一系列鲜明特质”,是
“原创性的现代化”,是 “民主的现代化”,也是 “世界性的现代化” 。有的学者认为相
〔 37〕
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坚持
党的领导”,“第二,发挥政府的合理作用”,“第三,总体性的现代化”,“第四,坚持人
民至上”。 还有学者认为应该将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来考察其基本特征,
〔 38〕
可以从八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量;二是现代
化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三是以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
本目的;四是改革开放是根本动力;五是以实现社会公正为基本原则;六是以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八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 39〕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历史已经表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
代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
史进程,同时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和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
式现代化展现出的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性,它所具有独特优势,无疑具有划时代的价值
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术界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不乏有价值的观点。
有不少学者从比较的视野出发,运用哲学思维,聚焦历史必然性、现代性、超越性等
视角,进行了深层思考,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及其内涵的独特价值。如有的学者
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 “一条不同于以往现代化模式的新现代性道路。其一,中国道路超
越了资本现代性逻辑,呈现出 ‘社会主义制度逻辑’。其二,中国道路超越了传统社会主
义逻辑,吸纳了 ‘市场经济逻辑’。其三,中国道路超越了西方 ‘串联式发展逻辑’,表
现为以新型工业化为特征的 ‘并联式发展逻辑’”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 “突破
〔 40〕
了 ‘脱钩’与 ‘依附’的二元困境”,“超越了既有发展理论和现代化模式” 。还有学
〔 41〕
0 · ·
8